相貌主要指的是脸面,即一个人的脸部特征或脸部形态。女儿更像父亲,儿子更像母亲。这一常识背后,是否有更深的科学道理呢?
研究人员发现,有5个基因对人的脸型有显著影响。这5个基因与9个面部特征有关,这9个面部特征与人的额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眶骨、鼻骨等有关,而这些头面部骨头发育的成熟与否以及成形的大小和高低等,都决定着一个人的相貌。例如,眯眯眼就与眶骨有关,是因为眶距较小造成的。
基因决定人的相貌,但是基因也是在人类的生存和进化中积淀而成的,所以,人的进化和生命史也影响着人的相貌。
人既然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类较早时候的相貌就与灵长类动物相似。不过,对照猴子和黑猩猩,人的面貌和善得多。原因在于,现在人的脸部没有那么多的皱纹,同时人的嘴脸不是前凸后凹的。人类的饮食和咀嚼为今天的容颜打下了基础。
南方古猿的颊齿有平的研磨面,说明他们取食比较坚硬的食物(例如硬的水果和硬壳果)。粗壮型的臼齿尤其硕大,被称为“磨石臼齿”。这种牙齿自然把嘴脸的面积扩大了,使得他们具有较大的脸以及强大的肌肉附着,嘴也向前凸出。
然而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却使得从南方古猿分出来的一支形成了直立人(路径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后者与前者在牙齿上有了区别。直立人后部牙齿减小,前部牙齿增大增强,于是下颌骨及面部相关骨结构缩小,人的吻部自然向后明显收缩。早期人类外凸的吻部收缩后,其面容就与灵长类有了显著的差异,也因此成就了今天人类的短吻和几乎是七窍与面部在同一平面的构造,也才有了现代人和善的面孔。
(《南方周末》3.27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