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植物也“知道”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05日   03 版)

      当你漫步公园、凝视盛开的玫瑰,为它们的美丽而打动时,你是否想过,玫瑰也能看到你?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与植物的共通之处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

      在一间完全黑暗的屋子里,点燃一盏很小的煤气灯,过了几小时,花盆里的植物就明显地向灯光弯曲过去了。植物能够察觉到光。它们知道什么时候是正午,什么时候太阳将要落山,以此调整作息和生长速度;它们还知道是否有别的植物长过了它们的头顶,遮住了光合作用所需的光。

      植物的“视觉”有时候也会给它带来困扰。像动物一样,植物含有叫作隐花色素的蓝光受体,可以根据光照来控制生物钟。一棵正常情况下在傍晚合拢叶片的植物,如果人为地改变它的昼夜周期,那么它的叶片会在早晨合拢。这时植物也会经历“时差反应”,尽管它们不会发脾气。

      被毛虫侵害的柳树叶子会释放一种气体信号,警示那些未受损伤的树木去保护自己。而被细菌侵害的叶子会释放另一种叫做水杨酸甲酯的气体。水杨酸甲酯在结构上和水杨酸非常相似,可以说,水杨酸在植物和人体内的功能也是相似的:植物用水杨酸帮助其避免感染,而当我们遇到引发疼痛的感染时,自古以来就应用水杨酸治疗。早在古希腊,人们就知道从柳树皮提取能够缓解疼痛和退热的苦味物质,也就是水杨酸。现在我们又应用了其现代衍生物——阿司匹林。

      植物能够区分红光、蓝光、远红光和紫外线,能够对空气中飘散的微量挥发物产生反应,还能记住过去的感染然后根据这些记忆改变当下的生理状况。那么,植物有“意识”吗?

      我们始终要牢记,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植物和人类的整个感觉体验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类只不过是增加或减少植物生存和繁殖成功概率的众多外部压力之一罢了,植物不会对人类个体产生意识。在我们和植物之间,意义的流向是单向的。

      (《北京青年报》3.28 寿小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