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经过去了3个月。新一届中央政府决意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的三大医保整合工作,最终放缓了步伐。
整合三大医保并不简单。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农合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的专家大都认为整合“肯定是好事”。但关于整合后应统归哪个部门管理,双方各不相让。
据卫生部门专家提供的证据,世界上171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23个由卫生部门统筹管理或单独管理医疗保障制度。
同样是国际经验,社保部门的专家则指出,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和医保多由不同部门管理。以英国为例,虽然是公费医疗体制下的全民免费健康服务(NHS),筹资80%来自财政,但医疗服务供给和NHS基金使用由不同主体负责,英国卫生部仅负责行业政策制定及监督。反观中国,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之间“管办分开”进程迟滞,公立医院垄断医疗服务市场局面未见改变。随着医保待遇提高,医疗需求进一步释放,如果没有医保管理与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制衡,医保基金势必面临难以为继的风险。
在社保方面专家看来,医保更宜交由人社部门,与卫生部门形成制衡。
由于双方在专家层面的争执,医保整合的时限悄然推迟。
此次医保整合之争,可谓“内热外冷”,社会反响比较平静。可见,公众并不关心由哪个部门统管医保,他们关心的是,整合后报销待遇水平会上升还是下降?医院还会不会因为医保总额包干压力而推诿患者?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尽可能抛开部门利益,放下“管、办”之争,更多考虑合作以及必要的制衡,有效缓解当前日趋紧张的医、患、保之间的矛盾。
(《瞭望》2014年第12期 熊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