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22日 星期六

    “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22日   05 版)

        皇帝“亲耕”的耤田为“一亩三分”

        “一亩三分地”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的耤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耤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的耤田为什么定为“一亩三分”?据传有两种说法。一是取其象征之义。在中国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的两个数。因为皇帝是天子身份,既要亲耕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定个最小土地面积作为耕田,权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故为一亩三分。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与当时中国的行政区划有关,计有十三个行政区划,时称“十三都司”,所以取了“一”和“三”作为耤田面积。

        其实,天子亲耕的耤田最早并不是“一亩三分地”。在周代,耤田多达千亩,约合现在的三百亩。

        关于耤田,有据可查的记载出现在商代,周代时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制度描述。“耤”通“藉”,《史记》中又作“籍田”。《说文解字》对“耤”字的解释是:“帝籍千亩,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耤。”耤田在井田制度下又称“公田”。

        天子扶犁亲耕的耤田礼始于汉代

        天子扶犁亲耕的礼仪,在古代被称为耤田礼或耕耤礼。最早有确切纪年的皇帝耕耤礼是汉代,汉文帝即位之初,贾谊上《积贮疏》,言积贮为“天下之大命”,“于是上感谊言,始开藉田,躬耕以劝百姓”。并于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正月丁亥下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由于天子亲耕的目的更在于其“劝农”的示范意义,所以扶犁亲耕前还有一套礼仪,首先是祭先农。先农是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远古称帝社、王社,也叫神农,或谓后稷,汉代始称先农。

        最早将亲耕与祭先农同时作为“耕耤礼”记述的是《汉旧仪》:“春始东耕于藉田,官祀先农。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一太牢,百官皆从,大赐三辅二百里孝悌、力田、三老帛。种百谷万斛,为立藉田仓,置令、丞。谷皆以给祭天地、宗庙、髃神之祀,以为粢盛。”

        “躬耕劝农”耤田礼程序繁复庄严

        遵循“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的古训,明太祖朱元璋登皇位第二年,即于南京建先农坛并行耕耤礼。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沿袭了祭祀先农和行耤田礼的做法,将皇帝亲耕的地点改在了北京先农坛。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或亲临或遣官在此祭拜先农,随后到“一亩三分”的耤田中行耤田礼,扶犁亲耕。

        每年仲春亥日前一个月,就要由礼部报请耕耤日及从耕三公九卿官员名单,由鸿胪寺在先农坛耤田两侧立好典礼仪式及从耕官员的位置标识牌。耕耤前二日,皇帝开始斋戒,三公九卿以及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一应人等皆在家斋戒二日。耕耤前一日,皇帝在紫禁城中和殿阅视祭奠祝文、耕耤谷种及农具后,由太常寺官和顺天府尹在仪仗乐队护卫下送至先农坛,分别安放在神库和耕耤所。耕耤之日,清晨,皇帝着礼服乘龙辇出紫禁城,午门鸣钟。

        皇帝到达先农坛后先去具服殿盥手,然后至西侧先农神坛祭拜先农。祭拜之后,皇帝到具服殿更换龙袍准备亲耕。礼部司官三挥红旗,礼部尚书跪奏皇帝出具服殿,户部尚书跪进耒,顺天府尹跪进鞭。然后,皇上右手执耒,左手执鞭,耆老二人牵耕牛,鸿胪寺官宣布仪式开始,皇帝步入“一亩三分地”亲耕。紧跟在皇帝身后的顺天府尹手捧青箱,户部侍郎握种播撒,种下稻、黍、谷、麦、豆等五谷杂粮。

        皇帝三推三返完成耕耤礼后,户部尚书与顺天府尹跪受耒、鞭,分别放置犁亭、鞭亭。皇帝登观耕台,从耕三公九卿依次接受耒、鞭,行五推五返、九推九返之礼。当礼部尚书奏报“耕耤礼成”时,乐队奏导迎乐《祐平章》,皇帝方可起驾离开先农坛……

        (《北京晚报》3.14 武石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