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香港厅,议程是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审查计划、预算报告。
大会并没有规定香港代表要使用普通话发言,但会议过程里没有一位香港代表讲粤语。曾有人发现,一些代表会在材料中加拼音注解。
香港代表团副团长卢瑞安是负责控制发言时间的。当代表发言到9分钟时,他会按铃作为提示,10分钟准时结束。香港廉政公署前专员罗范淑芬代表透露,在香港,官员和议员要在限定的时间里对话,“不然别人会没有时间来回应你”。
香港代表团每两个月开一次例会。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要把“人大常委会在讨论什么事情”用邮件的方式传给代表们。
范徐丽泰在香港有一间办公室,配备助理,专门处理人大相关事务。由于做人大代表没有任何薪酬,这些成本也要由她承担。
每年的两会只有十几天,香港代表往往不满足于闭门开会。有香港代表联名向人大秘书处提出要求,“希望能够指定一些官员来列席并答复疑问”。
罗范淑芬解释,“我在香港长大,在香港受教育,对国家的理解是通过书本和传媒。如果不给我们机会更好地了解情况,我只是说‘很重要,要加快’,这些是空话嘛。”
在公开对话还没有制度化的情况下,私下交流是香港代表们通常采用的方式。他们会通过大会秘书处或者港澳办来约见有关部门。
范徐丽泰说,以前两会时总要出席一些地方领导举办的宴席,而吃一次饭起码要用掉3个小时,“有一回整个大堂里摆了30多桌,后来我就不敢去喽。现在明显感觉到这些活动少了。这样很好。我是来开会的,我想晚上花更多时间准备议案。”
(《中国青年报》3.11 林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