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赤坎骑楼西洋风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15日   07 版)

        电影《一代宗师》《秋喜》等都以广东开平赤坎镇为外景地。赤坎原为“赤堪”,因地多红土而得名。古镇有两大家族:河东是司徒氏家族,河西则是关氏家族。清顺治八年,司徒氏家族在上段设市并建拱北等街,康熙元年定墟赤坎,拉开了赤坎老镇发展的序幕。康熙年间关氏家族迁至上段并建有从庆等街,由此逐渐形成赤坎上下埠,镇区初现雏形。

        来到赤坎,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莫过于被誉为侨乡一绝的骑楼街。所谓骑楼,是一种商住合一的建筑,底层是店铺,上层住家,后面为仓库。一般临街且二层以上延伸至街道上方,用柱子支撑起,形成内部的人行道,从立面上看好像是建筑骑跨在人行道上,因之而得名。

        按照民国版《开平县志》的记载,赤坎民居以前相当传统,但传统的中国庭院如何转变为“洋气”的骑楼?明朝至清朝前期,在“海禁”政策的钳制下,赤坎的民间商贸只能是小规模的。随着乾隆年间的“解禁”,再到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赤坎北接恩平、阳平,南通三埠、江门、广州及港澳的地理优越性才体现出来。商贸流通一下子兴旺起来,围绕赤坎四周的潭江江面上,船舶往来穿梭不绝,赤坎变成一个热闹非凡的商贸集散地,“商住两用”的骑楼应运而生,备受青睐。

        西洋式骑楼的出现,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归国华侨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开平海外侨胞人数众多,西洋建筑风格作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被他们一同带回了国。由于资金充裕,当时重要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都从香港购买,有些甚至还直接聘请欧美建筑师设计修建。时至今日,赤坎已成为国内骑楼保存最好的地区,全镇多达600多座,长近3公里,如此大规模、建筑精美的骑楼群在岭南一带也非常罕见。赤坎骑楼多为三四层建筑,随处可见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镶嵌了彩玻璃木窗,临街一面外挑的精美阳台,罗马石柱和传统的雕花门楼在这里实现了最和谐的搭配融合。

        (《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5期 淮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