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的敦促下,国内养老机构正面临巨大的变革。
去年12月底及今年1月初,民政部连发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一个养老单位进行试点改革,“推行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公立养老院将面临向民营转制的命运。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统计,在国内4万多家养老机构中,公立养老机构占据72%,近3万家。除了政策要求外,民政部对养老机构改革进行试点也来自于运营上的压力。
据行业人士介绍,国家对养老建筑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床位之间必须达到一定间距、三层以上必须装电梯、地板必须严格防滑、厕所必须要有扶手、门的宽度必须能通过轮椅等等,而且,因为需求比医院病床少,床的成本很高,进口的床往往需要上万元。
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国家在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必须以产业而非国家公益拨款来对待。但是,一位长期从事养老产业配套服务的人士说,“民政部在改革养老院体系上动作谨慎,阻力之一正是来自于人员编制这个棘手问题。”
进入养老院工作人员编制,成为国家在编人员,这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热门,导致公立养老机构人员臃肿。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以上海第三福利院(上海最大的公立养老院)为例,每年政府拨款3000万元,加上营运收入,年收入可达6000~7000万元,但是结果却是收支将将打平。该院一位负责人私下曾表示,如果能去掉大量冗员,利润将非常明显。
“全国养老院在编人员人数可达几十万,这其中不乏花钱买来的编制名额,也不乏虚有编制吃空饷的现象,如果要改掉甚至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上述人士介绍,“而且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尚没有正式起步,民政部在推进养老机构改革上存在很大难点。”
(《中国经营报》2.24 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