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8日,已在海上航行4天的卡帕西亚号游轮搭载着700多名泰坦尼克号海难的生还者,抵达已陷入夜幕中的纽约。人们没有注意到有6个中国人留在了卡帕西亚号三等舱里,直到次日凌晨,他们才由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及英国唐纳德轮船公司驻纽约办事处的人员带走。从这一刻起,有关泰坦尼克号上几个中国“偷渡者”及其卑劣逃生的传闻就在码头上传开了,并经由报纸迅速传播至整个美国以及全世界。
1910年代的美国新闻业需要这一类能够证明“中国人种族卑劣性”的“中国佬的故事”,因为他们需要激发美国公众的种族想象,以支撑美国当时正在实施的具有种族主义特征的《排华法案》的合法性。
事实上,这些中国人之所以登上泰坦尼克号,正因这部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1911年6月11日《纽约时报》报道称,泰坦尼克号处女航因船员罢工而一再推迟,泰坦尼克号所属的白星航运公司一时难以招募到足够的船员,而码头煤炭工人也严重短缺。受罢工影响的当然不止是白星航运公司,英国唐纳德轮船公司也面临海员短缺的局面,为摆脱困境,公司雇用了与工会没有关系且工资更低廉的船员。唐纳德轮船公司的阿那特号停泊在纽约港,船上缺少司炉工,唐纳德轮船公司决定派8名来自香港的华人司炉工搭乘泰坦尼克号前往纽约港,在那里转船至阿那特号上工作。
当时美国已实施了《排华法案》,不准华工入境,唐纳德轮船公司为避免法律风险,决定不让这8名华人司炉工进入美国国境,让他们在三等舱里不下船。当年的历史资料记录,唐纳德轮船公司为这8名华人司炉工支付了一张三等舱的集体票,票号1601,价格56镑9先令11便士。
8名华工中有6名成功逃生,美国媒体以很深的偏见认为,这不是因为幸运,而是因为他们卑劣地抢夺了救生艇。事实上,在泰坦尼克号海难全部705名生还者中,男子占了一半,而美英两国男子又在其中占了一多半,而且他们大多是在华工登上救生艇之前就逃离了泰坦尼克号,并拒绝让自己所乘坐的救生艇返回救人。尽管绝大多数救生艇还空有座位,其中6只几乎空了一大半座位,足以再容纳三四百人,而被遗弃在沉船上的还有165名妇女和儿童,但最终,近20只救生艇中,只有一只返回了沉船现场。
在非议和怀疑之外,6名幸存华工还要接受令人煎熬的漫长调查。当初,唐纳德轮船公司的香港公司招录了他们,认为他们既然来自香港就属于“大不列颠子民”,在乘客国籍登记上他们被登记为“英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但是,在海难发生后,没有人拿他们当“英国人”,他们依然是受美国《排华法案》限制的“华人”。
(《民主与法制时报》2.13 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