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我的科学观

    《 文摘报 》( 2014年01月21日   06 版)

        一

        正如文化并不仅仅意味着是文艺,科学也不仅仅意味着是科技。我认为,科学之不同于科技,乃在于其包含了思想的而非仅仅物化的成果。进言之,科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而科技,乃是那精神、态度所转化的事物现象。

        故所以然,中国既有科学院,也有社会科学院。科学院提供物化的科技成果;社会科学院提供思想成果。理性之精神、态度,是科学的灵魂。

        我接下来要谈的,主要是作为精神和态度的思想层面的科学,而非科技层面的科学。

        二

        中华民族,原本是一个具有科学之精神和态度的民族,“天人合一”这种思想的产生便是证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亦证明先人对自然界主体的感恩和敬意。

        全人类都是由科学的精神、态度及思想成果而促而推才逐渐进化的。科学的思想成果转化为科技现象,而科技现象更加激发科学的思想成果之丰富。哪一个国家的封建时期越长、越巩固,哪一个国家的科学思想越式微,科技水平越低下,大抵如此。

        西方诸国的封建时期结束得比中国早,故它们的科学思想成果也比中国成熟得早;这使得它们的科技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中国。发明创造要由专利机构鉴定和承认,一旦承认要获得法律保护——这是现代科学思想,它使西方在科技发展方面日新月异。

        三

        陈独秀大声疾呼中国要恭迎“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时,我认为,他是希望中国引入一种“大科学观”作为强国良方的。他对科学采取的是“一分为二”的理解,针对当时中国,他看到了根底上的缺失。他以“民主”来指代科学之社会发展的思想,以“科学”来专指科技,他没有只为中国呼唤“德先生”的光临,也没有只为中国呼唤“赛先生”的到来,这证明科学之概念在他那里毕竟是完整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而为一的概念。

        四

        理性精神作为科学精神的灵魂,其首义便是虚心学习的态度。没有此种态度,科学便只不过是坐而论道。

        不久前,我在某省某市参观汽车制造厂——那是国营合资企业,受益匪浅。该厂的规模分为一期与二期。在进行一期建设时,外商指着图纸大为不满地说:“除了占地面积和厂房框架,什么也看不到。没有细节,没有计划说明书,怎么合作?!”可想而知,合作摩擦不断,争争吵吵,成本也大。

        二期建设就不同了。我们主动做出了详细的计划,图纸也画得面面俱到,连每间办公室的每套桌椅怎么摆都体现在图纸上了。后来是——图纸变成现实了,竟没多买一把椅子,也几乎没有什么剩余建材。这是主动学习之一例。

        科学是什么?尊重客观实际的思想与服务于客观实际的科技的结合而已。科技不更新会渐次落后,思想不更新则必阻碍社会进步——这也是常识。对于现在之中国,强调哪一方面更重要,哪一方面次重要;哪一方面应优先,哪一方面可暂停,都是有害无益的。

        五

        科学的无形无状的思想成果,与科学的可见的技术成果,合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观”的双桨。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成就世界瞩目,问题也令国人忧心。一概的成就,细分析之,无一不是思想转变才能取得的;一概的问题,也无一不是思想违背“科学”二字的结果。

        为了早日实现习近平主席所言的理性的“中国梦”,中国应该荡起科学的“双桨”。

        (《同舟共进》2014年第1期 梁晓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