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复旦学报》和《华东师大学报》联合举办的“加强高校文科学报学术建设”高峰论坛上,《复旦学报》主编、中文系教授汪涌豪提出“学报体”应引起反思的观点,引起了与会的全国十几家权威学报类期刊主编的关注和热议。
在汪涌豪看来,“学报体”是指当前多见于学术报刊的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和文风,缺少原创性观点,喜好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文体上禁锢为一种固定的三段式,句子冗长,语言晦涩。
汪涌豪尖锐地批评道,学报的文章不好好说话的背后其实是心虚,“只有没把握、没吃透,才会上下拼贴,人为地做出起承转合的八股文,这是为了做论文而做,不是为了学问而做”。
不仅人文学科如此,一些学报刊发的不少经济学论文也被批评。这些论文遵循所谓的“新古典范式”:先提出问题,再依次按照综述文献、做出假设、数据来源与处理、模型与方法、计量、发现和结论、政策含义八个部分展开,被称为“新八股”。
(《文汇报》12.21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