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火车站票该不该半价再度引发热议,有网友戏谑道,说不定以后坐票价格翻倍,站票不涨价,这样就实现“站票半价”了。虽是一句玩笑话,但据《京华时报》报道,铁路运价改革方案正在酝酿之中,年后将上调铁路货运价格25%。
这不由得让人担心起来:火车票价大涨会不会一语成谶?
根据报道,铁路货运涨价近在眼前。自2003年以来已经相继涨价8次,但从来不召开听证会,也未见公布收益,稀里糊涂说涨就涨。此次改革,铁路货运价格将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增加运价弹性”,这是否意味着以后涨价更方便了呢?
铁路货运价格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铁路是货物运输主力,运价上涨会导致物流成本增加,不管运输的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最终都会摊进物价里,由终端消费者埋单。换言之,铁路运输企业增加的收入都取自百姓的腰包,而且会助推物价上涨。
再看高铁运价市场化。自从有了高铁,舆论对高铁票价未经听证讨论而质疑不断,现在高铁要搞市场化,价格随行就市,自然不必听证。“试点航空定价模式”让不少人觉得高铁票价会像机票那样大打折扣。理性一点,机票低折扣是因有多家公司竞争,而高铁垄断经营,所谓“高铁运价市场化”估计只是镜花水月。高铁票价打折不可能成为常态,更有可能是不断上涨后的小恩小惠。简言之,只要高铁不借市场化名义涨价,那可说是万幸了。
最后看惠及广大老百姓出行的普通列车,是否会减少,改革方案中只字未提。随着高铁增加和动车普及,许多人被迫“高消费”。政府补贴普通列车惠及普罗大众,未尝不可,倘若减少普通列车,势必逼迫人们去坐“高价”高铁。
铁路运输尤其是铁路客运为民众提供质优价廉的长途出行服务,向来具有其公益属性。铁路公司不要总想着垄断利益和市场化利益兼得。人们见过太多“改革就是涨价”的事例,“改革”在很多民众心目中几乎成了“涨价”的代名词,希望铁路改革不会重蹈这一覆辙。
(《中国消费者报》12.20 浦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