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分析:久坐增加动脉硬化危险性
动脉硬化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可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介绍,“动脉硬化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中老年时期加重或发病,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
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都没有临床症状;中期患者,或多或少会出现症状,如脑动脉硬化会出现头痛、头晕、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冠状动脉硬化会出现心悸、胸痛、胸闷;下肢动脉硬化可出现下肢发凉、发麻、疼痛、跛行等临床症状。
引起动脉硬化的可控性危险因素主要有血脂水平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体力活动少等。高聪说:“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少、久坐的生活方式与该病相关,而经常锻炼具有保护作用。”
如何逆转:走路是最有效的运动方法
高聪指出,动脉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除了吃药打针之外,如何逆转动脉硬化呢?走路!”
首先,走路可减重并优化胆固醇。“持续20分钟以上的步行,不仅有助于分解脂肪,减轻体重,还可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
其次,多走路有助降血压。研究显示,经常走路,血压可降低5毫米汞柱。
再次,走路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有助于消除疲劳、放松身心。同时,又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促使血流通畅,进而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高聪说:“只要坚持走路一年以上,就有助于早期动脉硬化斑块消退。研究发现,长期走路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明显低于喜欢乘车的人。”
(《广州日报》12.20 黄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