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对我们生活的强力“入侵”,“熟人模式”的社交营销也在微信平台上越来越火。
使用微信两年多时间,彭芃攒下了同学、同事、同行在内小一千人的朋友圈。用微信发个生活状态不过二三十好友回复,可一条智能手环的出售信息,在一夜间引得朋友圈里近百好友抢购……不久前,彭芃用自己的微信账号做起了二手物品买卖的生意,每促成一笔交易,收取成交额的5%作为佣金。开张第一个月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
彭芃的生意经不是个例。“最近打开微信朋友圈,屏幕上‘一水儿’卖货的,简直跟逛淘宝似的!”已经习惯没事儿刷会儿微信的孙女士有些无奈地说。而在网络上,“微信朋友圈卖泰国佛牌,一天交易额近7万元”和“朋友圈经营美睫和美甲产品,月销售额过百万”的两个营销案例更是引得疯狂转载。
不过,热闹异常的“朋友圈”商机背后,做了大半年生意的方琼(化名)却算不上轻松。选择从相熟的淘宝代购网站上进些商品放在自己的微信账户里代售,但由于质量问题,引来了朋友圈里扎堆儿的不满。高先生在“朋友圈”里瞧上一款索尼微单相机,因为没有发票,相机的价格也便宜不少。本想着享受一把实惠的他,却在不小心把镜头盖摔出裂痕后,遭遇“投保无门”,尽管相机还在保修期内。
专家表示,熟人交易容易放松对商品货源、发票、售后等环节的考察,一旦出现问题,对客源的打击则是成倍的。
与此同时,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商品信息也在消耗着关注者的耐心。网友“追风筝”感慨,因为忍受不了被“刷屏”,他在一个星期内默默地在通讯录里划掉了两个专卖奢侈品A货的朋友信息。
(《北京日报》11.29 张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