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生命摇篮”是最后选择
罗马卡西利诺医院的“生命摇篮”设在大门附近一栋独立小房内,外墙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写着醒目标语:“别抛弃他,把他托给我们。”
房子以弃婴窗口为界隔成两半。弃婴者从前门进入,按下电动按钮开启窗户,把孩子放进屋内小床。窗口开启约一分钟后自动关闭,内部监控设施自动通知医护人员并传输即时影像,护士从后门进入抱走孩子。
意大利法律提供其他合法的匿名弃婴渠道,生命摇篮是妈妈的“最后选择”。意大利法律规定,产妇在医院生下孩子后,如果想放弃抚养,医院不会登记母亲的任何信息,也不需要她签署任何文件,而是直接在婴儿出生资料上填“不愿透露姓名女子的孩子”。在找到合适的领养家庭之前,婴儿将被安置在“孤儿之家”内。
德国:生命权优先
2000年,汉堡出现第一个弃婴箱。目前,全德有大约90个弃婴箱。
在柏林的圣约瑟夫医院,弃婴箱设在大楼外远离正门的僻静廊道尽头。弃婴箱长约70厘米,宽约40厘米,嵌入墙体,内部有门与医院儿科相通。弃婴箱外门一旦关闭便无法再打开。约1分钟后,警报响起,护士打开内门,抱走婴儿。医院会先检查弃婴的身体状况,随后报警并通知相关政府部门。
虽运行多年,弃婴箱在德国仍有很大争议,政府对弃婴箱设置尚无统一的法律规范。圣约瑟夫医院的里默尔认为,相比那些被父母丢在树林、厕所、甚至直接杀死的婴儿而言,弃婴箱里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我们认为,婴儿的生命权应该优先于他们的知情权。”
(《新民晚报》12.12 葛晨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