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从多角度认识昆明石龙坝水电站

    《 文摘报 》( 2013年12月12日   06 版)

        从多角度认识昆明石龙坝水电站

        从多角度认识昆明石龙坝水电站

        中国的水利发电事业肇始于1912年建成的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

        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下,历久弥坚的石龙坝水电站,改变了昆明人的生产生活,扩张了昆明的城市版图,成为中国近代电力发展与城市、社会、时代互动的一座绕不开的丰碑。“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从以下四个视角对石龙坝水电站考察,可以充实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电力发展史相关研究领域。

        一、近代昆明市民对电力认知的视角 1912年,石龙坝水电站正式发电,滇池之水转化成生生不息的电力,昆明市民从此用上“随到随燃”,“由水生电”的电灯。

        然而,“亮灯”之初,不少昆明市民不敢相信“看不见”的电力,对电力能否“亮灯”持怀疑甚至抵制态度。为了推销电力,石龙坝水电站职工成群结队,敲锣打鼓,上街卖电,反复向昆明市民宣扬电力的好处,创下了世界电力销售的奇特一幕。

        随着用电客户的增加,石龙坝水电站经营蒸蒸日上,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在较短时间收回了全部投资。这一时期,昆明市民对电力认知发生了什么变化,何以在短时期内抛弃陈腐的认知,昆明城乡居民对电力认知有何不同,这些堪为中国近代电力发展、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注脚。

        二、电力供应及近代城市化的视角 清末民初,老昆明城形同一只灵龟,三面环山,一面对水。1912年,当昆明电力网络镶嵌在旧有的城市肌理,电力网络与城市扩张也相辅相成,互为推进。昆明扩展到哪里,电力网络就推进到哪里,城市可以轻松实现“蛙跳式”扩张。当人们用上了电,电力供应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电力设施的监管自然成为昆明近代城市管理的应有之义。在没有任何成规借鉴的情况下,石龙坝水电站管理者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好措施、好办法,都为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电力事业管理具体而微的例证。

        三、工业旅游和工业文化遗产的视角 石龙坝水电站自建成后不仅是一座单纯发电的水电站,也成为集科普教育、工业旅游于一体的水电博物馆。游客纷至沓来,在此感受近代工业文明。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发掘石龙坝水电站的工业文化遗产价值,这些都是中国近代电力发展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战时能源保障及安全管理的视角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位于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工厂(包括兵工厂)纷纷内迁,“难民、文化人、学者、学校和文化机关,不断地如同潮水般一样的向昔日的被视为畏途的山国地方涌来。当中国大片国土沦丧,昆明的重要性骤然提升。在此背景下,石龙坝水电站电力供应要同时保证城市居民用电、内迁昆明的兵工厂用电、防空警报用电。

        其时,新进人员要到石龙坝水电站入职,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一是须具备高小以上文化;二是请担保人;三是严格的政治审查。为了保障石龙坝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有一个连的部队在此执行保卫任务。1940年9月28日,日军轰炸昆明,石龙坝水电站成为日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日军所投炸弹大部分投在田间地头,其中一枚投在厂房左侧,未对电站造成太大损失。在战火纷飞且不时受到敌机空袭的情况下,石龙坝水电站如何最大限度提升电站运行及供电网络的安全性,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史、中国抗日史、战时能源保障史值得研究的问题。

        (《社会科学论坛》2013.11 樊良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