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所以清人龚自珍说:“寡者,无二无匹最尊之词;孤亦无二无匹最尊之词。”王侯称寡人在春秋战国时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称“寡人”。那时各国相争,人口众多即是强盛之兆,有德而人心归向,“寡人”是自谦为寡德之人。至汉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语了,有人曾注意过,韩信为齐王时,对蒯通说:“先生相寡人何?”
至汉末,袁绍、刘表、曹操、孙权及刘备等人都称孤,《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孤(我刘备)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但至晋唐以后,皇帝大臣们再也不称孤道寡了,皇上皆以“朕”为专用自称。“朕”从秦始皇规定为皇帝自称后,由开始的第一人称我逐步成为皇帝专用,而且一代更比一代强化。如《金辽文》载元太祖、太宗等文章皆称朕,至清代更是如此,如康熙皇帝下谕编纂《康熙字典》:“朕留意典籍编定群书,比年以来……”。那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傲慢至极。
《老子·三十九》道:“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就是说,显贵们以百姓为根本,高官以下民为基础,所以自谦为孤寡,是争取臣民的拥护辅助。这一切要真诚,不要停留在口头上。他们是以老百姓为本吗?老子肯定地回答:非也。
(《中老年时报》12.3 姜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