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跑步成了件时髦的事。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到上海世纪公园,涌动着大大小小的跑步团体。
是什么力量推动人们迈开脚步,重新发现了跑步这一人类最古老、最本能,也最单纯的运动之美?
涉足 普通人组成跑步洪流
10月22日清晨5点30分,闹钟铃声让杨燕从床上应声而起。虽然前一晚因为激动迟迟不能入睡,但在匆匆吃了自己搭配的营养早餐后,杨燕还是冲出了家门,冲向她人生中第一场马拉松赛。
今年年初,在一家大型央企北京总部工作的杨燕,脑子里还完全没有跑步的念头,更别提参加马拉松赛了。上班朝九晚五,下班照顾孩子。在企业中工作了10来年的她,最近突然成了同事和朋友眼中的名人。平时不显山露水的杨燕,在今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以5小时1分的成绩,跑完了她人生中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在那个早晨,在北京的各个角落,还有3万多人像杨燕一样,被闹钟从梦中唤醒,冲出温暖的家门。为了在这个早晨举行的北京马拉松赛,很多人花了不菲的价格购置专业的跑鞋服装,下载检测跑步数据成果的手机软件,加入全国数不胜数的跑友团队,接受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努力训练。这些普通人所组成的,是一股席卷全国的跑步洪流。这股洪流代表的不仅是健康的理念,也有花费的金钱、消耗的时间,还有手机吸引的眼球注意力。在如今互联网时代,这些都是商家极力争夺的对象。
时尚 大V们跑出国门
说起跑步怎么火的,不少人告诉记者,很多有影响力的人在跑就产生了影响力。有段子说,跑友会在周末起大早赶去奥森跑步,就为在路上邂逅潘石屹。万科、联想等企业的高管也热衷跑步。跑界大V(大V指的是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意见领袖,多是学者、名人、明星等)除了在国内参赛,有的还跑出了国门。
接受采访时,央视篮球节目主持人于嘉的第一句话就把记者震了。当天他来到位于北京东三环的报社,说自己没开车,“我是从金融街跑过来的。”那两天京城大风降温,于嘉长跑十几公里,长袖T恤衫外,只罩着一身跑步服,“跑起来就不冷了”。
如今的于嘉跑步上班,三餐食素,平常日子滴酒不沾。几年前他还是个200斤的胖子。“生活没什么规律,好吃爱喝,脸上还长疙瘩。如果我是观众,我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个胖子说体育对生活是有好处的。”为了把肉折腾下去,于嘉去过健身房,请过私教,也吃过植物排毒套餐。但后来还是跑步越来越让于嘉上瘾。
2011年于嘉参加了北马(北京马拉松)迷你跑,2012年他就跑了北马全程。从去年到今年北马的328天里,于嘉跑了包括捷克布拉格、德国柏林和韩国首尔马拉松在内的7个马拉松。个人最好成绩提升到3小时32分53秒,体重回落到77公斤上下。
于嘉说,跑马拉松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在出发前往柏林参加马拉松赛前,于嘉在熟悉比赛路线时,才发现这一路环跑下来,已经把柏林绕了个圈。“伯尔尼宫、国家展览中心、财经大厦……让我目不暇接。异国风情能自己身体力行去感受,大概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商机 出国跑有人烧钱有人赚钱
记者了解到,不少新加入跑步圈的发烧友,已跨越了国内马拉松的赛场,将目光投向世界范围的马拉松赛,甚至超过百公里的越野跑耐力赛。世界大赛的共同特点是选手报名要求高、费用贵,而且还得抽签。出国参赛很烧钱,但也有资深跑者,在运动品牌赞助下出国参赛,是营利行为。
有经历过柏林马拉松的跑友,计算了参赛所需的大致费用。以从北京出发为例,签证费:60欧元;报名费:60欧元至110欧元;飞机票:6000至8000元人民币;住宿:青年旅舍的4人间,每张床每天晚上大概200至300元人民币;吃:每天大概200块人民币。以当地吃住4天计算,大致费用将达到9000到11000元。
与出国参加马拉松相比,还有资深跑步发烧友,跑起了比马拉松距离长几倍的越野跑。今年9月9日,意大利巨人之旅330公里越野跑赛事官方宣布,北京43岁的男性跑友杨源,因为在夜间参赛遭遇事故,头部外伤逝世。据官方资料显示,巨人之旅330公里越野跑赛事环绕意大利、法国、瑞士3个国家,全长330公里,翻越25座大山,累计爬升2.4万米,关门时间为150个小时。比赛不设任何强制性休息。杨源身后,是中国跑步发烧友依然坚定的脚步。在同一个比赛中,一运动品牌组织的4名中国跑者顺利完赛。
浙江35岁的陈盆滨目标更远大——参加明年在南极举行的100公里马拉松。这之前,他已经完成了六大洲的赛事。身体能力搁在一边,光摩洛哥一站赛事,报名费就高达2.6万元。是赞助商帮助他实现了梦想。随着赞助的增多,陈盆滨想通过比赛养家的愿望基本实现了。
市场 企业和跑者相互推动
在今年年初,跑步还不入杨燕的法眼。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同事手腕佩戴的手环,可以记录运动信息,可以在网络晒跑步的成绩,还能监控睡眠质量,这个资深装备控,义无反顾地栽进了跑步装备的汪洋大海。
2011年,全球所有运动装备的销售额约合3330亿美元,跑步分项占据了其中的30%。2012年这个市场增长率达到5%。
从前跑步给人的印象是孤独的运动,如今发烧友们都是组团约跑,先跑再聊。而随着企业加紧渗透跑友圈,生态也不再单纯。
跑步让于嘉有了让人羡慕的身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攒下一群同样有着跑步正能量的朋友。在于嘉的手机微信里,有一个叫嘉友跑的微信群,里面都是于嘉的跑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单纯的目的走到一起,这样的友谊我特别珍惜。”
跑步扎堆儿的现象让民间跑步团体进入繁荣期。“跑吧”的苏子灵介绍,他们在2010年时还只有3万会员,如今,他们的活跃会员约有11万名。张起祥的多威俱乐部,也有多达3万名会员以及1万名付费会员。
国内比较大的民间跑步组织,或多或少都被各运动品牌收编。北京知名跑团中,就有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新百伦跑步俱乐部、多威马拉松俱乐部、TNF跑友会、耐克跑者俱乐部等是品牌直接冠名赞助。
每月拥有6万活跃用户的百度马拉松吧,吧主一直在和吧友协调商议着引入企业赞助的事宜。吧友在理解维持活动经费等考虑的同时,也警觉地抵制着商家对跑步文化的侵蚀。
培训 职业教练受青睐
调查发现,发烧友为了跑步买装备,一年花2000元不觉得贵。前马拉松冠军吴敏,如今是吴敏健康跑训练营负责人,就把职业前程赌在了这个未知的市场上。
吴敏说她听到太多跑步爱好者提出的伤病的问题,却没人知道在一开始跑就可以避免。“每个人体质有差距,乳酸耐受有差距,体重也有差距。最重要的是个人感受。”
凭着美女加马拉松冠军的招牌,吴敏一年前在北京开了第一期训练营。学员只有22个人,每人收1000元学费。吴敏的第一期训练营当然赔了钱,但换来的是口碑。如今吴敏的北京训练营做到了第5期,加上深圳、武汉,学员近400人,名字在网上越叫越响。
同样准备进入这一领域的,还有世界冠军孙英杰。“我坚信自己的名字在跑步圈里仍有分量。”在向同行了解过行情后,孙英杰发现这一行的门槛说高也不高。前期投入并不多,而自己名字的无形资产也无人能够竞争,她希望靠健康跑打响自己的品牌。
(《北京青年报》12.2 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