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媒体上不断出现冠以“学霸”头衔的形象。重庆大学“学霸班”32人中有30人保研;71岁“学霸爷爷”到武汉大学蹭课,打算恶补一年俄语明年报考硕士研究生;“学霸宿舍”4人3年获奖117项,集体保送名校。在网络投票中,有近九成人表示“想要做学霸”。
综观众多学霸形象,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凭借知识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任何时代都不缺少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学霸形象何以能在当下广受追捧?因为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与教育现实。在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开始质疑“鲤鱼跃龙门”的可行性,不少青年人只得躲在“拼爹”“富二代”等自创词背后自嘲。而当受教育的高成本与严峻的就业现实存在较大落差时,也催生了广泛存在的“读书无用论”。这些现实似乎都在质疑“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真实性。
“学霸”的自强精神,是对“拼爹”心态与读书无用论的一种强有力反驳。频频出现的“学霸”,已经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代言人。“学霸”为当代青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也让人们看到自我拼搏仍然是一条可行的成才路径。
(《光明日报》11.27 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