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古称白马岗,意为“隐秘的莲花”。其所在的喜马拉雅山东段南麓地区,又称为珞渝地区。
自古以来,想进入墨脱都非易事。墨脱的西、北、东三面环山,海拔都在四五千米以上,只有每年的7月底到10月,墨脱一带的居民才能翻山而出,与外界贸易往来。其他时段,因为暴雪或暴雨,只能与世隔绝。
由于封闭的地理位置,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对墨脱及其以南地区的统治,是逐步得以完善的。
据《珞巴族简史》记载:最初西藏地方势力波密土王控制着墨脱北半部。大约在200年前,门隅、主隅的门巴族开始迁入墨脱。随着门巴族人口的增加,约在19世纪后半叶,门、珞两族之间出现了纠纷,发生了械斗。波密土王利用这一时机把势力向南扩张到了下珞渝地区。1927年,西藏地方政府取消波密土王的割据势力,上下珞渝地区于是转归西藏地方政府管理。
尽管珞渝地区纳入西藏地方政府管理的时间并不长,但其作为宗教圣地的历史却十分久远。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有“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的记载。白马岗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支流仰桑河清澈碧绿,味道甘甜,藏族、门巴族称之为牛奶河,视为圣水。在仰桑曲与雅江交汇处,奇石嶙峋,其中有一块状似吉祥鸟“甲穷”的巨石,是著名的宗教圣迹,每年都吸引大批教徒去朝拜。
然而,珞渝地区最具诱惑力的佛教圣迹还属其东北部的“札日神山”。据史籍记载,藏传佛教的发展始于松赞干布从印度迎请寂护法师到西藏弘法。为了破除反佛教势力,寂护法师邀请他的妹夫莲花生大师入藏伏魔除障。莲花生大师一路以密法降妖除魔,并使这些妖魔和苯教巫师皈依了佛教。后来他与寂护法师共同创建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桑耶寺。莲花生大师因此被藏人尊为祖师、第二佛陀,又被称作“咕噜仁波切”,意思是“根本上师”。
在汉族喇嘛邢肃芝口述的《雪域求法记》一书中这样记述:“传说莲花生大师只在西藏停留了18个月就离开了,有人说他回到了印度,但在印度却没人见到他。西藏的佛教徒相信莲花生并没有回到印度去,而是将身体修作一道红光,带着两位妻子和子女飞往珞渝地区的札日山顶,在那里建造了修行的宫殿。修成红光是密法‘大圆满’的最高成就,而这一无上密法正是由莲花生大师传到西藏的。因此札日山被藏人崇拜为圣山,能够去札日山朝圣是很多人一生的心愿。”
但由于珞渝地区高山险阻,道路难行,在西藏人中“去过这座山朝圣的恐怕不到万分之一”。另一方面,札日神山在珞巴族聚集区,每12年才开放一次。邢肃芝本人参与了1944年的转山活动,并把这段奇遇写在了书中。这一年,由于西藏地方政府未能与珞巴族部落达成转山的交易,转山信徒一路上被珞巴族人袭击,死伤惨重。
地理阻隔与神山圣迹,使墨脱、珞渝地区充满了神秘的诱惑。曾随清军攻打波密土王的陈渠珍,在他的《艽野尘梦》中有着不可思议的描述:“活佛高居莲花中,莲花大可容人。白昼花开,人坐其上。夜间花合,人寝其中。”
但在汉文的地理典籍中,墨脱则是一个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如成书于乾隆初年的《西藏志·疆圉》中说,西藏南部的珞渝地区以怒江为界,是一个未开化的地方。书中称本地珞巴人为野人,又叫“老卡止”,他们把嘴上割开多个缺口,涂上五种颜色。他们不种地、不织布,住在山洞里,靠打猎为生。藏区内如果有死刑罪犯,就送到珞渝地区,被当地人吃掉。
是极乐圣地还是穷山恶水?强烈的反差使墨脱、珞渝地区更加神秘莫测。
(《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47期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