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机缘

    《 文摘报 》( 2013年11月23日   05 版)

        张勋复辟事败不久的1922年5月,便有要求驱逐溥仪和废止皇室优待条件的声浪出现。尽管最终结果不了了之,可是因清室宫内平日的收支甚感失衡,故溥仪还是决定在5月6日,派员清理及统计各项陈设的皇室财产。

        当此事被揭露后,清宫内旧藏古物成为许多人觊觎的焦点。北京执政当局借着清室财政面临困窘的处境,有意想要收回宫中藏物,因此提出了所谓“让归”的办法,建议将前陈三殿之故物,折价为500万元,再由清室将关涉文化之古物,一并让予民国政府,亦折价为500万元,总共1000万元,由英美各国退回的庚子赔款中来拨付。此举引起部分忠清遗民的反对。

        有的遗民积极献策,希望替清室财产和古物另谋出路。终生受人质疑“盗卖”国宝的罗振玉,便央请溥仪,说民国不履行优待条件,无疑已经失信于人,岂能再信?并且宫中之物,本来就属于皇室私藏,民国何得干预?而英美庚款,原乃用之于社会,非归还民国,民国政府又怎可以此款来收买宫中储藏古物?各项衡量之下,罗振玉曾计划要帮清宫“移宝藏”。他与担任德国公使顾问的尉礼贤协商,由德国、荷兰两国使馆出面捐地,筹筑图书馆和博物馆,用来囤放宫内故物。旋后,罗氏将此计划委请他人向溥仪代陈,却因而产生谣言,指称罗有意借此盗窃,结果因阻力过大而未采纳。

        1924年11月初,北京政局急转直下,曹锟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同月4日,以黄郛(1880-1936)为首且仅存在了约20天的摄政内阁,召开国务会议,议决修改清室的优待条件,要求溥仪立即移出宫禁。

        11月5日,溥仪离开皇宫。

        为了协调溥仪所受不公平的待遇,维护清室利益,忠清遗民竭力反对民国,使得他们成为众矢之的。譬如,清室善后委员会(以下简称“善委会”)的成立,意欲接管清室公产私产,点查清宫物件。部分遗民趁机通过国务院来阻挠,还写信请求甫到北京的孙中山出面主持公道。遗民们还集体侮蔑说冯玉祥策动出宫事件,其实意在图谋盗宝。

        1925年9月,善委会力排众议,突然决定成立故宫博物院。参与善委会工作的吴瀛曾表示这项规划非常仓促,原因是善委会深感北京政治情势孤危,为了寻求公开舆论支持和透明化,且杜绝清室或有心人士觊觎之心,所以才在开幕前5日,遽下设立的决定。

        (《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中华书局出版 林志宏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