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专家谈: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文摘报 》( 2013年11月16日   01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把“干预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实际是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日趋加大的过程。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意味着改革向着市场化目标又迈出重要一步。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仍然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不到位,一些关键领域与核心环节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多数商品价格已经实现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包括利率、汇率、能源及一些公共产品的要素价格市场化仍然滞后,而仅仅依靠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还难以打破制度的藩篱,需要市场进一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深入到最关键的改革环节中。

        过去,“政府之手”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变成一只“闲不住的手”,干什么事都要政府审批,这样不仅降低了经济发展效率,而且也造成发展过程中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当前,需要进一步树立“小政府、大市场”的观念,把决定权交给市场,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让市场要素“自由流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基础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行政垄断、政府管制和地方保护,消除市场间的障碍与壁垒。

        对本地和外地企业差别性征税;对一些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实行电价优惠政策,形成不平等的竞争,加剧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对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一些歧视性规定……现实中“政府之手”扭曲资源配置追求局部利益的情形随处可见。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过于优惠、土地廉价,还有一些减免税等,说到底还是有单纯追逐GDP的导向,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

        过度的政府干预会扼杀经济活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因此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简政放权,为市场松绑,除去不当的管制。要以实现商品要素自由流动为改革的突破口,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作用。

        同时,在市场化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包括保护企业与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减少行政审批;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不当“运动员” 当好“裁判员”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不等于“政府之手”就可以一放了之。而是需要两只“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市场之手”缺不得,而“政府之手”也松不得。

        政府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关键是做好“规则”的制定者,更好发挥监管职能。首先要通过实现宏观调控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其次要弥补市场缺陷,在防止垄断、缩短收入差距和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有所作为,增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同时,要培育市场公共竞争环境,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制定科学的规则与标准,严格市场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

        改革必须要划清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必须把直接控制经济的全能型政府改造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不当“运动员”,要当好“裁判员”。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

        (《光明日报》11.14 温源 冯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