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上海公报》发布前有场“杭州冲突”

    《 文摘报 》( 2013年11月16日   05 版)

        国内一些著作中,把“中美建交”写得似乎过于轻松,好像中美建交就是茅台酒加烤鸭,水到渠成。其实,两个彼此对抗了20余年的大国要突然走到一起来握手,那是十分不容易的。《基辛格回忆录》里专门有一个章节,叫“在杭州爆发的一场冲突”。

        茅台酒攻势

        这场“杭州冲突”就发生在刘庄。

        虽然基辛格在回忆录中也谈到了茅台酒和烤鸭,但读来却让人感到这场谈判对双方来说都十分艰苦。

        比如茅台酒,基辛格说,“宴席上的每个中国人,只有向美国人敬酒时才喝酒”,而且“每晚都有这样的晚宴”。中国的茅台酒攻势是有效果的,因为离开刘庄第二天飞往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时,尼克松的祝酒词在基辛格听来似乎讲过了头。基辛格批评尼克松“讲出听起来好像要和中国缔结军事防御联盟之类的话(尼克松说:‘我们和中国人在一起,我们美国人献身于这一原则。外国统治,外国占领,再也不能降临这个城市或者中国的任何部分,或者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独立国家。’)幸好这个时候,记者们自己也喝得差不多了”。

        美方毫不客气提“意见”

        在1971年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曾和他花了15个小时磋商《上海公报》。基辛格回忆说:“总理一反常态,作了1小时用词严厉的讲话——他说公报必须把根本性分歧摆出来,否则,措词就会具有一种‘不真实的外貌’。”

        当时,在刘庄陪同尼克松一行的唐龙彬(后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的回忆文章说,“基辛格第一次到北京会谈时,美方人员商量问题全部是到院子里边散步边谈。在室内偶尔交谈时,也要把收音机打开,以防有人偷听”。一天下午,美方人员在他们的房间里发现了英文的新华社新闻稿封面上印着一条毛主席语录:“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美方也毫不客气地提出了“意见”。这些细节都说明双方比较戒备。

        “都办妥了”

        1972年2月26日,尼克松在刘庄接到了中方的《公报》文本。基辛格说:尼克松总统大为恼火,竟然穿着内衣就在宾馆里大发雷霆。

        显然,在刘庄美方将不得不作出某种让步,而这又是他们极不情愿的。基辛格向总统建议,“晚餐后,我去试试看。如果中国人坚持现在的草稿,我们将别无选择”。

        2月26日晚上的宴会后直到次日凌晨,乔冠华副部长和基辛格继续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作最后商定。这一夜,刘庄和北京开通了热线。乔冠华随时将情况向总理报告,周总理在刘庄立刻用电话请示毛主席。天亮后,乔冠华快步去找周总理说:“都办妥了!”

        一个小时后,《中美联合公报》便在刘庄草签了。2月28日,中美双方人员全部赶到上海,发布了《中美联合公报》。

        (《中华读书报》《扬子晚报》11.7 罗以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