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过去的10年,余明辉选择把自己的生意放在了阿富汗,一个战争仍在继续、国人大多闻之发怵的地方。10年后的今天,阿富汗的日子仍不太平。不久前,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又发生一起针对华商的袭击事件,3名中国公民不幸遇难,其中一人为浙江丽水缙云商人李斌。
余明辉认识李斌,也知晓一些内情,在他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把中国人做生意的方法,移植到了国外。”“在海外经商,实际有着许多必须遵守的规则,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我想说的,就是有关规则的故事。”余明辉说。
靠近,但不能依赖
第一次进入阿富汗,是在2002年3月4日。这个日子,余明辉记得很清楚。
彼时,距2001年10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对阿富汗基地组织与塔利班的战争还不过5个月。
余明辉当时正在伊朗做服装生意,去阿富汗的念头,最初就是一股冲动:没见过战争,想去看看,或许因为战争的破坏,还会有些商机。
当他带着翻译,两人走过边境检查站的那一刻,当时刚过30岁的余明辉,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放弃国内的生意、一心想走出来的原因——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10年后,余明辉端正地靠在椅子上,眼神诚恳:“我始终忘不了刚到阿富汗的那一幕,我的脑海里现在也只是两个词:残酷、满目疮痍。”
临行前,曾去过阿富汗的一位伊朗导演得知他要去,便给了一条建议:靠近,但不能依赖别人。要独自租车,不要独自上街,住宿最好能落脚当地人家。
牢牢记着导演的建议,去当地电报大楼打电话报平安后,余明辉出来就和一个哨兵攀谈起来,问能不能租在他家,没想到对方很痛快地答应了。
“他叫佐罗梅,他的家就在一个城里的半山腰上,一层用木头支起来,上面就是一大一小两间土房,类似国内的吊脚楼,我们就租下了其中一间。”余明辉说,“当地人的帮助,为我们后来的考察和安全提供了保障,现在佐罗梅已经成为我在当地不可少的保镖。”
从2002年到2004年,余明辉又去了阿富汗7次,他的波斯语开始愈发熟练,阿富汗的朋友开始多起来。2004年,经过周密准备,余明辉确认喀布尔附近已无重大战争威胁后,在阿富汗创立了公司。“我相信一点,不论在哪里,要在当地做生意,就必须多多结交当地的朋友,但更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和抉择。靠近,但不能依赖。”
生意的规则,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生意有规则,但每个地方的规则都不一样。到阿富汗后,余明辉经过考察,最终决定借助当地丰富的废钢铁资源,投资建造第一家钢厂。
钢厂投产后需要建造一条生产用高压专线,找到电力部门,对方很快给出10万美元的要求,余明辉答应了,并签订了合同。未几,对方又来找,10万元美元不够,还要5万美元,最终通电前建造方也找来,提出还需2万美元才能通电。
要在国内,建造前的成本预核算是必须的,签订合同后即有法律效力,赚亏都得自己承担。但在阿富汗,余明辉明白,一再地追加金额,并不是对方在骗人,“他们没办法精准预算,说10分做7分就不错。这些得我们自己有预期,先打5折。实际上,20万美元之内都是合理的。”
2011年,余明辉用5年心血创办的“明海钢铁厂”正式投产运营,年产量约2万吨,200美元一吨的废汽车、坦克、炮弹,经熔炼后成为至少1000美元左右一吨的钢筋、螺纹钢,用于阿富汗重建,他也成了“阿富汗通”。
对阿富汗的社会状况,余明辉现在已了如指掌。“即使在路上发生了纠纷也是相互解释,路人很快就来劝说,像讨论一个话题一般,谈清楚后双方还会客气得像好朋友一样。但中国商人有时按照合同完成了任务,也会被各种理由拖欠合同款,还有人更干脆,我们国家穷,你就可怜可怜我们吧,让你无话可说……”
不久前,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华商遇袭事件,3名中国公民不幸遇难,其中一人为浙江丽水缙云商人李斌。知晓内情的余明辉很惋惜:“他把国内做生意的方法,搬到了阿富汗,做了些不好的事。在袭击之前几周,已有当地人游行抗议,但没效果。最后酿成悲剧,这个教训实在太大了。”
安全只能靠自己
说到日常生活中的阿富汗人,余明辉觉得,相当礼貌、安静,喀布尔街头打架的很少,吵架的也不多,有时街头发生两车擦碰事故,车主会不慌不忙地看过伤痕后,慢条斯理地给交警打电话说明情况,事故双方还会客气地攀谈起来,等着交警处理。
对于敏感的塔利班分子,在当地生活久了,余明辉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现在的塔利班分子,受到重度打击后,活动已经压缩了很多。如今的阿富汗有钱人非常反感塔利班,但穷人还对塔利班有感情。他们到了城市,往往会以商人或教师的身份出现,穿着非常干净,活动频繁,但没有固定居所。”
余明辉也曾接触过一位,对方对他相当和善,余明辉曾试探地问了一句:“你有几个人?”答:“三四个。”余明辉便识趣地再不提这个话题,毕竟还是太敏感。
日子久了,余明辉也多少了解些塔利班的状况,“他们单个人的话,都很收敛,但集结成团体就很猛。曾有过突然一队人,拿枪指着街上的一对男女,问是什么关系。难说这样能有什么结果,作秀的成分非常大。”
相较于塔利班,一些武装部落、土匪,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更大。余明辉两次最危险的遭遇都在于此。
在一次考察的路上,车子在山里抛锚,捣鼓了半天修不好。天色渐暗,山民开始注意他们,当地朋友打电话来一听,让他们赶紧跑,3人顾不上修车,一起推着车,边跑边打火,幸好车子又发动了,此时已有人骑着马从山上呼啸而下,跟着就是一发子弹打在车上,3人吓得头也不敢回……
2004年去矿山考察时,余明辉没想到雇佣的当地司机竟然路不熟,一辆车一头扎进了武装分子的部落,就一条窄路,车子没法掉头,余明辉知道不好,抢过方向盘,硬往路边的斜坡上撞,拉开点距离掉了头,武装分子用土话大喊着“快点、快点”围上来,两边就差了10米不到,余明辉再次死里逃生。
“其实也说不上死,我很清楚他们的动机,就是想把你逼停,绑架要钱。但去矿山的那次经历,后来有人告诉我,就在前几天,一个欧洲人误闯被打死了,我们还真是幸运的。”
他的钢厂,也依照当地惯例要求,雇佣了持枪守卫,“安全,只能靠自己”。
只有团结,才有力量
随着阿富汗局势的渐渐稳定,中国驻阿的公司多了起来。
中国的铁路、水电都在阿富汗有重大工程,中兴、华为等开始了当地的通讯业务,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援建的医院阿方称之为“共和国医院”,中国人干脆直接叫它中国医院。在喀布尔,中国的餐馆、酒吧、广告公司、建筑公司星罗棋布。
有一段时间,从中国飞往阿富汗的航班,甚至班班爆满。
“钢厂已经顺利运转,不用每天去。”他甚至已开始将日常运营交给了合作伙伴。他又开始留意到一个全新的领域:青金石,这一与中国历史颇有渊源的阿富汗国石。如今,他已经将专卖店开到了北京。
2007年,在中国驻阿大使馆的支持倡议下,16家在阿富汗合法经营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华商联合会”,余明辉被一致推选为阿富汗华商联合会秘书长。
“在阿富汗经商,看起来容易,起初租个大院,开个酒吧,钱就赚得很快,但对更多初来乍到的商人,对陷入麻烦纠纷中的企业,集合力量的商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异国他乡,还有什么比团结在一起更有力量?”
实际上,不论是在阿富汗,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团结在一起,都会产生更为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力量。
来阿富汗的华商,有实力雄厚者,但更多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在阿富汗辛苦经营、艰难打拼,这才是绝大多数华商的真实状况。
(《解放日报》10.22 梁建刚 杜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