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史海钩沉

    晚清大臣的著书与官运

    《 文摘报 》( 2013年11月07日   08 版)

      提要:

      近年来,百行百业,个人出书之风盛行。而在百多年前,中国出版业远不如今天发达,就有清朝官员热衷于出书,并且还以此达到“起死回生”、在仕途博得“上位”的效果。

      张之洞因著《劝学篇》而“起死回生”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张之洞已经是晚清的名臣了,1895年,张之洞积极支持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1896年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曾发官方文件要求湖北全省公费订阅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

      但当他发现《时务报》连续发表批评朝廷的文章时,张之洞警觉了。1898年,张之洞开始撰写《劝学篇》。此著作堪称张之洞为自己后来的仕途危机预设的一丸“解药”。

      《劝学篇》共二十四篇,四万多字,“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所谓“本”,指的是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张之洞认为不能动摇;所谓“通”,指的是工商学校报馆等事,张之洞认为可以变通、举办。他主张在维护满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国家的技艺,并以这种新技艺“补”专制、旧制的“阙”。

      这年9月下旬,慈禧颁布训政诏书,铲除维新派。因为张之洞此前发表过《劝学篇》,并进献给光绪和慈禧,书中既有若干新学内容,更有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使《劝学篇》左右逢源,光绪、慈禧太后都认可肯定,并下令军机处给各省督抚学政各一部,要求他们“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又指示总理衙门排印三百部下发。

      最重要的是,原本也有维新色彩的张之洞使满清最高统治者排除了对他的疑忌,免除了杀身之祸。《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七记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政变作,之洞先著《劝学篇》以见意,得免议”。

      为何公务冗繁的封疆大吏要在云谲波诡的1898年出书?张之洞后来道出了他写《劝学篇》的缘故:“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原来,宦场高手张之洞早有“预谋”。

      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劝学篇》被作为“钦定维新教科书”,“不胫而遍于海内”,据说,刊印不下二百万部,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出版业发达的今天,都是惊人的数字。

      袁世凯编译《练兵折》,运来铁变金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赔款割地,统治者“秋后算账”,甚至有权贵认为是袁世凯在朝鲜担任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时“任性妄为”挑起了中日战争,致使国家蒙受损失与羞辱。朝廷虽然没有追究其责任,但是,不给他担任重要职务。

      袁世凯是何等人物!他当然不甘心。于是,总结以往经验后,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招致幕友,僦居嵩云草堂,日夕译撰兵书十二卷,以效法西洋为主。”(刘禺生撰《世载堂杂忆》)

      书成之后,袁世凯又想尽办法,将之送到当时慈禧身边的大红人荣禄手中,“层叠纳交,果为荣所赏”,本来走倒运的袁世凯抱上了荣相国的大腿。此后,组建新式陆军,掌握了军权,运来铁变金,袁世凯一步一步地掌控了晚清的命脉。

      善于投机逢迎的袁世凯,以出兵书扭转了他的仕途困局,并为自己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才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袁世凯。

      端方《劝善歌》中最大的“创意”

      端方是满族人,字午桥,一度支持戊戌变法,担任了全国农工商总局的负责人,戊戌变法被慈禧太后推翻,农工商总局撤销,端方也被革职。在荣禄和李莲英的保护、指点下,端方未受株连,还进献了自己编写的《劝善歌》。慈禧看后很高兴,授意各地广为宣传。

      端方的《劝善歌》为何如此深受慈禧赏识?其实,书中大都是劝人为善的警句,没什么大的学术价值,最大的“创意”是书中夹杂了这么四句话:“太后佛爷真圣人,垂帘听政爱黎民”和“圣心犹为天下计,忧国忧民常不眠”。——这绝对是该书的“亮点”,使得端方不降反升。

      此后,端方深得慈禧宠眷,被赐三品顶戴,出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并护理陕西巡抚。1905年被清廷派出国考察,回国后编写了《欧美政治要义》一书,受到慈禧的垂青。

      著述出书,被晚清大臣屡屡运用在政治上,并且发挥出了神奇的“上位”效力,实在让人刮目相看。

      (《羊城晚报》10.30 李晓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