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及其他欧洲盟友的压力下,美国政府日前不得不承认监控“过头”。但面对全球抗议浪潮,美国对其庞大监控项目的反思却并不切题。
10月31日,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以11票支持、4票反对通过一项法案,同意缩减国家安全局对电话记录的监控规模,加强国会和司法部对情报搜集活动的监管。如果该法案在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总统签署生效,美国将成立特别法庭负责监督政府监控项目。然而,这一旨在“凝聚公众对隐私保护的支持”的法案并未充分反映美国民众的意愿。以国家安全为由,它依旧允许政府监控项目继续存在。投了反对票的民主党参议员怀登指出,该法案只是将庞大的政府监控项目“法典化”,而完全忽视了民意。
虽然奥巴马已经承诺不再监听默克尔,但美国情报部门显然不会认同默克尔“盟友关系基于信任”的原则。事实上,除了对与美国有监听合作关系的“五眼”盟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之外,美国很可能不会向其他盟国作出不搞监控的保证,因为这么做会使美国丧失由情报能力带来的外交优势。
美国情报业内人士对此间媒体指出,美国不可能向所有盟友作出不再监听的承诺,即使作出承诺,那也只是“撒谎”。在美国看来,即使是盟友也会有重大利益冲突。在过去十年中,德国在伊拉克战争、对伊朗制裁、打击利比亚等诸多重大问题上与美国存在利益与政策分歧。从技术上讲,即使美国能对德国或其他一些盟国元首放弃监听,最终放弃到哪一级别也是难题。
美国如此反思,恐怕很难弥合美欧盟友之间的嫌隙,更不足以平息全球民众对于隐私遭侵犯的愤怒。
(《光明日报》11.4 余晓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