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婆婆是“钉子户”,湖南长沙市天心区的小学教师谭双喜近日收到区教育局通知,将其调往拆迁指挥部工作,直至其婆婆签订拆迁协议。这份调岗通知曝光于微博后,引发舆论质疑。
“又一个‘株连拆迁’的活靶子!”有网友如此议论。像这位女教师这样,因为“亲戚关系”而卷入拆迁进程的现象,不只发生在长沙一地。在一些地方,为了“搞定”拆迁对象,不惜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投入其中,从直系亲属到七大姑八大姨,均被强制性赋予义务去帮助政府完成拆迁,尤其是公务员、教师等公职人员更是“重点照顾对象”。谁家的亲戚谁负责,协议不签不脱钩,如果办不了,轻则调离岗位、扣发工资,重则停薪停职。
俗话说,硬的不行来软的。在推土机开路、双方打得你死我活的暴力强拆备受诟病的情势下,一些地方搞起了另类的“柔性拆迁”,打起了亲情牌、实行了责任捆绑,把政府与拆迁户面对面的利益博弈,转化为拆迁对象家庭内部的“思想工作”“亲情公关”。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这种“亲情攻势”确能击中不少拆迁户的软肋,不管是为自身利益计,还是为亲人相处想,不少人思前想后,最终签字。
“株连拆迁”拆散了亲情,离散了人心。那位女教师为了规避拆迁责任,甚至向校领导表示要和丈夫离婚。出此下策,实属无奈,但可以想见,这种做法背后所隐含的内心纠结、给家庭亲情造成的无形裂痕,是一种打着亲情幌子的变相强拆。
(《京华时报》10.28 陆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