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状态与家庭
李猛在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上说,自然状态下是否存在家庭,一直是现代自然法学者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过考察霍布斯“自然国家”的论述,我们发现霍布斯利用自然状态学说对传统的家庭关系进行了彻底的重构,经普芬多夫等自然法学者的修正,这一激进的家庭观念逐渐融入到现代社会思想中。现代自然法学者对家庭的重新理解,直接导致了现代政治权威面临的合法性危机。
中国哲学之真实建立
李若晖在2013年第5期《清华大学学报》上说,《老子》第25章“周行而不殆”一语,其原义指道遍行万物而无危殆,其中内蕴建构老子哲学的道物模式:道物之分在边界之有无,于是,道乃是以至无应对万物之众有。中国古典思想中公孙龙的“火不热”与嵇康的“声无哀乐”、黄老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刘昭的“内心平淡”、王弼的“圣人无情”等都是对老子这一道物模式的应用。我们还可由王弼的“圣人无情,应物有情”之说得出其圣人,亦即人之体道者应为“外物内道”。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最关心的是如何生活,而不是探索现实世界的真理。
古典教育与自由心灵
任建涛在2013年第9期《学术研究》上说,古典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教育热点。但为古典教育提供的理论辩护还不成系统,而且有误入歧途之嫌。为此,必须确立古典教育的目的正当性。古典教育不是显示受教育者博学的工具,言必古典文献是一种误导古典教育的理念。其实,从来不存在断绝古典渊源的现代,也不存在无法绵延至今的古典。两者在现代处交汇,构成人类文化传承的两个时间断点。现代人研习古典,不是为了简单地尊崇古典,而是为了开启现代人理解人类的智慧之门。这正是深通历史奥秘的学者们不愿将自己命名为保守主义者的原因。出于古典,归本于当下,是古典教育帮助人们安身立命最为重要的支撑点。
雷蒙·阿隆的国际关系思想
齐兴霞在2013年第3期《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上说,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的国际关系研究根植于他对历史哲学和政治历史的看法中。他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只能提供对各种意识形态的理解,以之为基础,人们和国家可以思考国际关系,并建立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责任。只要国际社会依然是一个自私的社会,其法则依旧是行为体自行解释,理论有效性的范围就不可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