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有25个市级部门在预算中公布了“临时工”数量,总数高达4386人,而这25个部门还不包括城管、交管、工商系统这些“临时工用人大户”。有调查显示,在编制外聘用“临时工”的用人模式,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不少地方的单位编制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却承担着21世纪的工作量,小马拉大车,导致一些单位被迫大量使用“临时工”,并且随着需求的增加,“临时工”的数量呈现泛滥的趋势。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就只能聘请“临时工”了。另外,编制管理没有与时俱进,有些部门也不得不用“临时工”。“比如城管的编制就是按照常住人口的数量配备的,但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流动人口这么多,编内人员肯定不够用,聘用‘临时工’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在双轨制的用人模式中,编内人员捧着“铁饭碗”,享受高福利,编外人员干着苦活累活却只能拿很低的工资,这赋予了用人单位聘用“临时工”的强劲动力。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大量聘用“临时工”会助长在编干部的不良作风。他说:“现在基层政府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有编制的人不好好干活,却聘用一些‘临时工’冲在一线,这样就必然会产生人浮于事的现象。”
“临时工”数量的膨胀,说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切实简政放权,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从根本上遏制不断膨胀的“临时工”需求。
(《光明日报》10.16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