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温州信用模式危局

    《 文摘报 》( 2013年10月15日   01 版)

        “很是气愤,我的信用卡信用额度从50万下调到20万了。”2013年9月初,温州市龙湾区一家男装企业的负责人武思南,见到记者时抱怨。武思南明白,温州跑路风潮以来,银行担心温州的商人透支信用卡太多,最后还不上。

        3个月前,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发文,要求租用他人用房、场地的企业缴纳职工工资保证金,数额为5万~150万元不等。“这是政府防止企业跑路的政策。”武思南说道。

        自2011年爆发的跑路潮以来,温州的上空一直弥漫着不信任的空气。“政府不信老百姓,老百姓不信政府,银行不信企业,企业不信银行。以前企业互保,彼此拍下脑袋就决定了,现在连亲兄弟企业都不敢互保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高度的信用空间曾造就了温州一个特有的现象,就是温州人做事喜欢抱团。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涌向全国创业,只有老乡靠得住。在全国各地,温州企业经常组成“生意圈联保”“老乡联保”和“同行联保”,互相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共同获利共担风险。彼此都是温州人,虽素不相识,亦可成事。

        到2011年,形势突变,当年年底,武思南身边两个人跑路,他损失近千万。其中有一位是他的表亲,在临跑路前的头一个晚上又跟他借了200万。

        从2010年开始,武思南公司经营越来越难。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对温州人不再信任。企业订单并不少,但购买原材料时,对方要求只要是温州企业必须付现金,这使武思南不敢轻易接单,他要在这个紧要关头保护好自己的现金流。

        最不喜欢存钱的温州人开始到银行存钱。据温州市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当地存款总额已经超过“房地产投资”和“民间借贷”。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36期 庞清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