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甘惜分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前,我们要注意一些别有用心的、在否定党的历史上做文章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比如,有些人质疑《刘胡兰英勇就义》新闻稿的真实性。1947年,我作为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的负责人,亲自把《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新闻稿编发给新华社总社。稿件的原稿长一点,新华社当时主张短新闻,文字力求简练。我就把这条新闻压缩至几百字,发到了新华社总社。毛泽东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新华社还播发了题字。我是这一新闻事件报道的亲历者。一些人想借此来歪曲否定党的新闻史的做法是立不住脚的,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我后来还亲自到了刘胡兰的故乡,亲眼看到了那口铡刀。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新闻媒体从报刊、广播、电视发展到今天的互联网络新媒体时代,打破了关起门来进行新闻垄断的旧格局,进入了新闻信息全球化时代,形成了新的国际新闻竞争局面。要让中国进入世界新闻大国行列,就必须打破几个新闻大国垄断国际新闻的格局。对此,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多声一向论”,即坚持共同的政治方向,新闻事业要在共同为祖国、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服务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群众的多种声音,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依靠人民群众开放信息,这是我的新闻思想的核心。
另外,新闻是当代的历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因此我倡导“新闻与历史同一论”,反对把新闻和历史截然分开。我们写新闻,办报刊、广播、电视,都要像历史学家一样真实、严谨,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当代新闻记者就是当代的历史学家,要学习历史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新闻体制的构思应该有利于推动国家进步,有利于人民的智慧和觉醒,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中的威望,有利于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当之无愧的新闻大国。我反对照搬西方新闻模式,西方新闻媒体任意泄露国家机密、过于商业化的做法不值得效法。但人民正当的政治权利也决不能忽视,人民的某些过激言论,要予以宽容对待,因势利导。
(《中国社会科学报》9.25 马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