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盲人培训师”杨欣才 在黑暗中体验现实

    《 文摘报 》( 2013年10月12日   06 版)

        “欢迎来到黑暗中的世界。”杨欣才站在厚重的幕帘后面,提高嗓门向几位蒙着双眼、拄着拐杖的人打招呼。一行人跟着飘过来的声音缓缓向前走,走进一个黑黢黢的空间。

        杨欣才是“黑暗中对话(中国)”的一名盲人培训师。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座黑暗中对话永久体验馆。自1988年在德国首创以来,“黑暗中对话”落户全球30多个国家,为9000多名视障人士提供了就业岗位。

        7岁时,杨欣才被小伙伴拿带钉子的木板扎伤眼睛,自此失明。然而,在如今这个没有掺杂任何杂质的黑暗里,杨欣才却成了他人的眼睛。

        杨欣才不是个能闷在家里的年轻人。平日里,他会去公园,偷偷溜进去开碰碰车。“他喜欢冒险,对任何事情都满怀好奇和希望。”杨欣才的好友这么评价他。但是对多数盲人来讲,不要说冒险,出行都是件很危险的事。

        杨欣才带着体验者走在黑暗中的盲道上。这是一条商业街,两边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商铺。走在最前面的杨欣才突然在盲道上碰到一个东西,他没吭声,而是引导大家继续慢慢往前走。走在前面的体验者接连“哎呦”一声,“什么东西挡在盲道上?”他们凭着自己在日常生活里的所见所闻,有的猜是垃圾桶,有的猜是电线杆。他们摸了摸才知道,是辆自行车。

        盲道的尽头,是一个十字路口。四周嘈杂的车流声,封锁着杨欣才和体验者们的道路。

        “现实中路口的红绿灯,本该像我们所在的这个路口一样装有提示音的,”杨欣才提醒体验者们注意听红绿灯发出或高频或低频的“嘟嘟”声。“很多城市路口没有装,有的路口装了提示音但没打开。”杨欣才曾询问过交警为什么不开,得到的回复是:“现在又不是残奥会!”

        社会上对盲人的歧视,更令杨欣才无奈。在上海,他拄着拐杖走在路上,好多次被人往手里塞钱;租房子时屡屡因为自己是个盲人而多次被拒。而另一方面,像电影《听风者》《盲探》又把盲人描述得无所不能。“这实在是太玄了。”

        和社会既有的偏见做抗争,争求社会对盲人的关注和理解,是杨欣才辞去之前按摩师工作加入“黑暗中对话”的最主要原因。这份工作对他来讲,意味着每天要出门走盲道、过十字路口、转乘两趟地铁、不断的上楼梯下楼梯,以及一份相对微薄的工资。

        “简单来讲,就是要实现‘共融’。”杨欣才用这两个字来概括自己的理想。当初因为“期待无障碍生活带来的方便”而来到上海的杨欣才,并没有因上海的无障碍而失望,“比起二三线城市,这里的设施已是很完善的了”。但是,他还是看到盲人,包括自己,遭到种种歧视和误解。他说要改变这种现状,“自己努力,自己争取,而不是批判和埋怨。”

        (《中国青年报》9.25 宣金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