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的蹄窝
很多走过北京京西古道的人都会感叹蹄窝的壮观。
听村民们说,因为这里以前是用骆驼往城里运煤、运东西的主要通道,骆驼走的时间长了就磨出了深坑;还有科学研究者提出,这是冰川所造成的冰臼,是纯自然形成的。
其实,留下蹄窝奇观的,就是人们最常见的骡子、毛驴。过去的毛驴、骡子都钉铁掌,蹄窝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京西古道上的蹄窝分布在牛角岭、峰口庵和石佛岭等很多地方,较深的能达到30多厘米,形成的时间不会少于300年。它们主要分布在上坡和下坡的地方,平道上相对比较少,因为毛驴在上下坡驮东西的时候为了防滑,多会踏在阻止滑动的地方。久而久之,这些印记不仅起到了保护牲畜不会摔倒的作用,而且还形成了奇观。
盛极一时的茶棚
京西古道的香道中,妙峰山香道最为有名。
妙峰山传统庙会始于明、兴于清、盛于民国,供奉道、儒、释、俗各路神仙。有记载说,在盘山公路建成之前,北京的香客常从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广安门、西便门出发,一般走中北道、中道和南道登顶;还有天津香客选择老北道和中北道前往。据妙峰山下的老村民回忆,在上世纪初,庙会时会有大量香客挤在盘曲狭窄的香道上缓慢上行,成为了一道胜景。
在这条全长46公里的古道上,曾经的十多座茶棚是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茶棚即为旧时庙会期间在香道中修建、为香客提供沿途饮食、休息的场所,因为茶水是必备的服务项目,故统称为“茶棚”。
妙峰山附近的村民都知道,香客到茶棚里也有讲究。进入茶棚,首先要参拜茶棚内供奉的神仙,久而久之形成了“先参驾来,参完驾来落座来喝”的吆喝。但现在,吆喝声已经远去,大部分实实在在的茶棚只剩残垣断壁,唯有一座“万缘同善茶棚”保存了下来。
长城军户村的沧桑
因为古道所在的区域位处北京古城西陲,所以历代也多有自此修筑长城。但这里的长城并非完全相连,而是依照“大道为关、小道为口,斩山筑城、断谷起障”的原则,军事古道则被修建在长城沿线,以保持关隘之间的交通和联络。
军用古道的绵延还衍生了柏峪等一批军户古村。军户,即中国古代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家。斋堂镇柏峪村就是由明代驻守天津关将士后裔建立的典型的“军户村”。时至今日,大多数村民已经过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淡生活,但那些已经逝去的英雄前辈将随着古道和长城一起,在历史上刻出深深的烙印。
(《北京晚报》9.17 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