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程丛林用画笔铭记“文革”的伤痕

    《 文摘报 》( 2013年09月21日   06 版)

        在一片似明又暗的天光中,白雪被纷乱的车辙、脚印染脏,混杂着鲜红的血迹。真枪实弹的武斗过后,在黑洞洞的机枪口下,一队俘虏被胜利者押出了“堡垒”。一个衣衫槛褛的女孩,仇恨的目光带着一丝恐惧,胸前挂着牌子的红卫兵抬着受伤的战友,英姿飒爽的女将用笔记录着这一刻的胜利……这一切都被定格在了油画《1968年×月×日·雪》上。

        画家程丛林1979年创作它的时候才是24岁的毛头小伙儿,但就凭这一幅画,他就足以被载入中国美术史。2013年初春,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的展览现场,这幅巨画赫然立在馆藏名画的显眼之处。它的对面,是罗中立的《父亲》那饱经沧桑的面孔。

        程丛林1954年生于成都。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程丛林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77级同学的特点是年龄、阅历的差距很大,年长的程丛林慢慢成为“大哥”,有了自己的圈子和追随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内的美术教育依然延续着“文革”时的教条,画正面人物要“红、光、亮”、“高、大、全”。从工农中来,亲身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的川美77级学生却开始对个体的反思和生命的敬畏,他们以“小苦旧”开辟了画史上的“伤痕美术”一代。

        1978年,程丛林等人得知1979年将举办“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的消息后,开始构思创作。程丛林的同学高小华决定将自己的“文革”经历用绘画表现出来,但无法得到校方的支持,小稿即被老师枪毙。程丛林和高小华冒着被开除的危险,请假躲在家里完成了参展作品。程丛林以全班同学为模特,创作了《1968年×月×日·雪》,高小华创作了同样反思武斗的《为什么》。结果,这些作品都获得了油画二等奖,同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引起了全国美协的重视。

        四川美院77级的成就,引起了国际关注。一个国际艺术代表团到重庆,与川美交流,并出价10万美金要买《1968年×月×日·雪》。除去给学校6万美金,程丛林个人可以得到4万美金。但程丛林却把它“卖”给了中国美术馆,400元人民币。程丛林后来讲,那时觉得“国家比钱重要,也不知道拿钱来干什么,给国家美术馆收藏比较好。”学校当时很着急,问程丛林能不能再复制一张?程回答:“不能”。

        1986年,程丛林去了欧洲,在拜读了欧洲油画众多大师的原作后,他对油画本身有了更深切的感悟。2007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程丛林另外一幅代表作《华工船》以2296万元的高价被买家拍走。

        用一系列的油画去表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程丛林由来已久的愿望。“这个民族在喘息挣扎和搏斗中所展示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使人兴奋,激发情思,产生灵感”。

        (《国家人文历史》9.15 王翔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