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绿树成荫的索马里大学,一群年轻人聚集在礼堂里,商量如何应对威胁——海归。
“他们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机会。”22岁的萨迪娅·阿布迪拉赫曼告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两年前,萨迪娅毕业于索马里大学。“我每到一个地方应聘,对方都会问我有没有外国护照——你持有哪个国家的护照,竟然决定你能不能得到某份工作,这太不可思议了!”
索马里内战期间,无数索马里人逃亡海外。有统计显示,索马里逃亡者约150万人,主要目的地是美国、欧洲和海湾国家,还有邻国肯尼亚等。他们每年向国内汇入20亿美元,帮助留在国内的亲属。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给索马里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流亡海外的索马里人开始回归。
让那些聚集在礼堂里的年轻人耿耿于怀的还有一点:能出国“镀金”的人家境都不错,很多人在政府里“有路子”,所以一回国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两年前,塔里克·比希从伦敦回到摩加迪沙,现在就职于索马里人权发展与公共服务部。对于当地人的不满与忧虑,塔里克说自己理解他们的感受,但他表示,大多数海归是胜任工作的。“如果你在西方国家只是开出租,那么回到这里肯定胜任不了政府的工作,当地人也不会买你的账。”
在当地人看来,回到摩加迪沙的海归们很“体面”“高人一等”,但海归们也有烦恼,巨大的文化冲突便是他们回国后面临的首要困难。
18岁的莱拉在伦敦长大,在那里,她喜欢新潮的衣服、跳舞和表演。可是,随父母回到索马里后,她被告知,作为一个穆斯林女孩,她必须放弃这些爱好。莱拉反抗过。她说:“我从小接受的文化是人人生而平等,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快,碰壁后的莱拉最终不得不“入乡随俗”。
(《青年参考》9.12 张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