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蒋洁敏官场沉浮记

    《 文摘报 》( 2013年09月19日   08 版)

      提要:从一名修井工到中石油集团“掌门人”,再到国资委主任,年轻时曾放出豪言“生进中南海,死入八宝山”的蒋洁敏,如果没有后来的违纪情节,会被视为一位励志人物。

      今年58岁的蒋洁敏成为新一届政府中首个落马的正部级官员,也是十八大后首个被查处的中央委员。

      2013年9月1日,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9月3日,他被免去领导职务。

      蒋洁敏的名字上一次引起关注是在今年3月,他成为新一任国资委主任。此前,他的职务是中石油集团董事长。把他拉下马的,正是他主政中石油集团时的事。

      蒋家村走出的蒋胜利

      被查处前,蒋洁敏给外界的印象是比较低调,他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也鲜少接受媒体采访。

      在蒋洁敏的老家山东阳信县商店镇蒋家村,一位小学老师曾是蒋洁敏的高中校友,他还记得蒋洁敏小名叫“胜利”,在家里排行老大。“蒋洁敏很聪明,每次都能考全年级第一。”

      除了学习成绩好,蒋洁敏留给村里人的另一个印象是家教严。蒋洁敏的父亲蒋迎畅曾任阳信县物资局局长,一位村民回忆,蒋父从来不坐单位配的轿车,而是天天骑自行车上班,甚至“经常骑着破自行车,戴着破草帽回到村里来种田”。有时村里的路不好走,碰见有人迎面过来,蒋父会退到一旁让别人先走,自己再过。曾有媒体报道说,“父亲的行事风格对蒋洁敏影响很大”。

      2011年,蒋迎畅患癌症去世后,只剩下蒋母一人留在村中。一位村民说:“他们家在北京有别墅,但她不愿意去,最多也就是冬天去住住。”

      17岁的艰苦让他“没有笑脸”

      1972年,正在读高二的蒋洁敏结束了学业,来到离阳信县170多公里的孤岛(今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成了胜利油田孤岛采油指挥部井下作业队的一名修井工。

      孤岛采油指挥部刚刚建立时,这里是一片孤寂的盐碱地,气候和环境都很恶劣,石油工人用“鸟无树做窝,人无歇阴处”来形容。“很多人到了这儿,看一眼就走了。几个月后,第一批招来的工人跑了一大半。”油田一位工作人员说。蒋洁敏是留下来的少数人之一。

      吴群(化名)当年在孤岛做了几年小买卖。在他看来,油田所有工作中,修井是最脏最苦最累的,整天野外作业,风吹日晒,还不能按时吃饭,如果遇上井喷和冲砂,内衣都会被油浸透。早期技术不发达,修井工经常要靠人拉肩扛运输和使用各种大型设备。一个最普通的直径约10厘米、高30厘米的钻头,都有几十公斤重,需要两个壮小伙才能抬起来。更严重的是工作危险,“我就亲眼见过好几次,有工人不小心被洗井的化学药剂或酸液溅到眼睛里,可怕极了!”吴群说。

      “因为修井工作实在太累太苦,工人们脾气都很急,恨不得把1小时的工作10分钟干完……蒋洁敏当了好几年修井工,这个工作给他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没有笑脸。”一位工人回忆。很多孤岛的石油工人也推测,蒋洁敏当官后的雷厉风行和不苟言笑,与他17岁初入社会时经历了这种艰辛有关。

      胜利油田工作的22年

      1972到1980年的8年中,蒋洁敏在孤岛采油指挥部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员、作业队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20岁出头就走上管理岗位。

      1980年,为了弥补“文革”时很多管理人员未能正规上学的遗憾,受山东省委组织部委托,山东大学开始举办干部专修科。25岁的蒋洁敏得以到山东大学经济学系在职学习工业经济专业。这段为期两年的学习,给蒋洁敏提供了晋升的资本。

      1987年1月,胜利油田的孤岛、孤东两个采油指挥部合并为滨海采油指挥部,蒋洁敏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记。在那个“先生产、后生活”的年代,油田员工住宿条件非常简陋,多数住在“干打垒”里。蒋洁敏上任后,表现出和前任完全不同的领导风格——大胆、强势,花了3年时间不断盖楼。原孤岛采油厂工会主席杨书善曾回忆:“矿区连续3年建设正规楼房2000多套。”

      当年蒋洁敏在孤岛还推行过一项“4321”政策。“每人每月保证领到4斤鸡蛋、3斤鱼、2斤肉、1斤油。”这样的生活,让很多非油田职工羡慕不已。

      整个90年代,蒋洁敏推行的都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曾引起争议,有人认为他过于强势、急于求成。但他在争议声中步步高升。1993年3月,蒋洁敏出任胜利石油管理局副局长。从1972年当修井工到1994年远调青海,蒋洁敏在胜利油田工作了整整22年。

      “左膀右臂”跟着一路升迁

      离开胜利油田后,蒋洁敏于1994年出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长。当时,青海石油储量减少,蒋洁敏提出以气补油,将重点转向天然气开发,使青海奇迹般地成为中国第四大气田。1999年,石油、石化工业体制改革启动,蒋洁敏调入中石油集团,担任总经理助理兼重组与上市筹备组组长。一年后,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接纳了中石油。此后,蒋洁敏再赴青海,出任青海省副省长。2004年,他重回中石油集团,担任副总经理,2006年出任总经理、党组书记,2011年任董事长。

      蒋洁敏在集团总部工作期间出了哪些违纪问题,目前还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他治下,集团总部高管形成了腐败窝案。2013年8月26日,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第二天,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李华林、股份公司副总裁冉新权、股份公司总地质师王道富3人,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这些涉案人员与蒋洁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3岁的王永春是蒋洁敏的“左膀右臂”,10年来跟着蒋洁敏一路升迁——2004年4月,蒋洁敏从青海调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书记,6个月后,王永春就从吉林调任中石油股份公司人事部总经理。2007年5月,蒋洁敏出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兼股份公司董事长、总裁,同样6个月后,王永春出任中石油集团人事部主任、股份公司人事部总经理。2011年4月,蒋洁敏出任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与此同时,王永春出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

      虚拟“重大政绩” 安全事故频发

      蒋洁敏主政中石油集团期间,曾有一个“重大政绩”。2007年5月,中石油集团对外宣布,在河北省唐山市境内的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消息轰动全国,媒体称之为“40年来最激动人心的发现”,甚至认为它“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了主动权”。后来发现,其储量远小于预期!

      薄熙来任辽宁省长时,蒋洁敏推动中石油集团在辽宁扩建或兴建了两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厂;薄熙来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后,中石油集团又在重庆投资150亿元,建设一个产能为650万吨的炼油厂。2009年,中石油集团又宣布将这一项目的产能提升至千万吨级。这几个炼油厂所需的原油都需要从外地,甚至是境外运来,成本巨大。

      另据媒体报道,蒋洁敏的落马,也与他大张旗鼓进行的海外收购有关。在其任上,中石油集团在加拿大等国收购的油气田项目,疑点颇多。花几十亿美元收购了号称“资质良好”的项目,一开采,却发现资源贫乏,造成了巨额资金浪费。

      而在国内,中石油集团曾把一些资源贫乏的油气田交给民营企业开发,结果也令人生疑。一些被认定的“贫油田”,卖给民营企业后,却开采出源源不断的油,这难逃贱卖油田之嫌。这样的疑点项目,以长庆油田最为典型。

      媒体还总结了蒋洁敏任内的另一重大问题:安全事故频发。2010到2011年,仅在大连,中石油集团所属企业就连续发生“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10·24”火灾事故、“7·16”火灾事故、“8·29”爆炸火灾事故。据报道,事故发生后,作为“一把手”的蒋洁敏四处请托,推卸责任,甚至斥责辱骂地方政府官员。2011年11月,国务院认定这4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

      (《环球人物》2013年第25期 肖莹 黄滢 张忆耕 田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