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

    讲坛

    文学传记的分寸感

    《 文摘报 》( 2013年09月10日   06 版)

        演 讲 人:吴先宁(《团结》杂志主编)

        演讲题目:文学传记:史与诗的融合之境

        和慎守之界

        在文学传记中,史与诗需要融合无间,也要慎守各自的分界。史与诗的分界的把握,只能依靠传记作家敏锐而微妙的分寸感。

        一是想象的分寸感。“史蕴诗心”离不开想象,但是即使以史实为基础,想象的翅膀也不能翱翔得太高。想象只能用于结构而不能用于史实,传记作家不能对传主的生平想象任何东西。但是,除了形式和结构,也要允许传记作家对传主的生平和生活做必要的想象,尤其是在细节方面。

        二是“同情”的分寸感。传记作家写作时要“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钱钟书《管锥编》),也就是作家站在传主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传主着想,对其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探索,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他。但是,传主的心理世界毕竟是客观的存在,传记作家应当努力控制自我,尽可能客观地去探索它发现它揭示它。失去了分寸感,就不再是“同情”,而是“移情”了。

        三是考据的分寸感。“诗具史笔”,就要对所搜集的有关传主的所有史料一一加以考据,以求得准确的史实。“史笔”之体现,不仅在于个别史实比如传主生卒年月的考证,更在于通过考据,重建传主的时代、环境、人物关系的整体图景。但是这样的考据也要把握好它的度,过多的材料和考据,会淹没叙事的主线,干扰对传主生平行事和思想性格的逻辑展开。把握考据的分寸感,慎守史、诗的分界,十分重要。

        (《人民政协报》8.2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