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网络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韩国从来不缺乏网络谣言。根据韩国检方统计,过去10年,韩国名誉损毁案件增加了2.1倍。
韩国政府并非没有采取过相关措施来遏制网络谣言。早在2004年,随着“公职选举和选举腐败防治法”的修订,韩国政府就提出了网络实名制的概念,2007年起正式施行。这一制度本身旨在防止网民匿名对他人进行名誉毁损或在网上侵犯人权,不过遭到了限制言论自由的诟病,而且效果也有限,并没能大幅减少网络谣言。于是,2012年8月,韩国宪法裁判所裁定这一制度违宪,并将其废除。
除此之外,韩国对各种鼓吹网上暴力和散播虚假事实的言论也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法律规定。韩国《电子通信基本法》第47条第1款明文规定:以危害公共利益为目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公然散播虚假信息者,将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缴纳5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7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过,这些措施未能有效遏制网络谣言,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韩国司法部门近期准备强化打击力度,一改以往不疼不痒的处罚方式。8月7日,韩国大检察厅刑事部表示,已将“严惩名誉毁损犯方案”下发至各下属检察部门。检方将严打以盈利为目的的网上散播虚假事实或持续捏造、散播毁损他人名誉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提起正式诉讼。同时,检方将最大程度地保障受害人的陈述权。
对情节恶劣的事件,检方将追踪其IP地址,利用各种科学手段查找出诽谤消息的最初来源,并查清传播途径,按责任分别惩罚。检方还将加大力度保护受害人。
(《国际先驱导报》8.30-9.5 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