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75%~80%的学生在开学前,会有“不想开学,害怕开学”的念头。很多孩子一想到开学,就会出现头痛、失眠、焦虑,甚至呕吐、恶心等症状。若不及时加以引导、积极调节,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四类学生易患“开学恐惧症”
新生及毕业班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这四类学生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群体。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进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老师、家长联手引导效果更好
开学后第一周是出现“开学恐惧症”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干预关键期。在这个特殊时期,老师应与家长联合起来,加以正确引导和干预,缩短孩子的适应时间。
第一,老师应和家长采用协同观察、共同鼓励的引导方式,随时关注学生校内外的动态,互通有无,对症指导,形成合力。
第二,促进学生间的友好互动。可为学生多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建立亲密关系。
第三,调动孩子的积极心态。老师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回想上学期的收获,确立新学期的计划,同时聊一些愉快的新鲜事,帮助孩子放松紧张心情。还可以有意识地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帮孩子树立信心。
第四,减轻学习压力。开学之初,老师应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其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家长也要避免把压力及不安情绪传递给孩子。特别是小学新生家长,初三、高三学生的家长,更应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分关注孩子,对孩子的帮助应以促使其建立良好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
对学生自己来说,也要有意识地调整心态,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不妨为新的学习和生活制订一个计划,可激发期待心理,抑制不良情绪。(《光明日报》9.1 彭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