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常会看到路边行乞的人面前放块纸板,上面写着“I am hungry,I am homeless”(我饿,我无家可归)。
在离家不远的一条街上,我常看到一个消瘦的中年人,缩在墙角里,脚前就支着这么块纸板。一次我便想趁其不备拍张照片记录一下,哪想他一下子冲上来愤怒地质问我:“你要干什么?”吓得我赶紧逃遁,也再不相信他什么“很饿”之类的鬼话。
我遇到的最烦人的乞丐,是在牛津街。有两个外国来的女人,手里攥着一把人工做的红花,突然给你胸前别上一只,请你掏点买花钱,并振振有词地说这钱是用在儿童身上的。
伦敦的地铁几乎杜绝了乞讨者。我之前以为是杜绝了,但不久前见到了一位,不得不加上“几乎”两个字。那位仁兄上了车,看上去与普通乘客无异,衣服稍显破旧,我开始以为是个经济状况不佳的自助“驴友”。后来他开腔了,用很温和的语调先自我歉疚了一番。
“先生女士们,对不起,我可能会让你们感到尴尬,或者让你们不舒服,但……”
接下来就讲了几句他需要些经济资助的话,然后便安静地站着一言不发了。有两个女士掏出了些零钱,他走过去接过来,谢过后站到了车门口,一会儿就下车了。
我觉得最洒脱的一位,是我常去的一家小超市门口的一位兄台。超市门口1米见方的面积就是他的地盘,他总是会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些几何图形或者动植物图案,也总会有人跟他聊天。一次我见到一个年轻姑娘跟他聊了几句,提出要给他买点儿喝的,说着就要进超市,这位老兄则一直叮嘱“亲爱的,谢谢你,但买最便宜的就好”。
(《环球》2013年第17期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