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谈建国表示,大气环流异常是主因,但城市形态下的“人为热”,也起到了一定的“增温叠加”效应。城市高楼林立,与“自由大气”之间形成“冠层”,像盖了一个锅盖,城市这个“锅”里,有些什么可烧呢?专家粗略一算,起码有3种“热”:
一是水泥森林里的“窝里热”。城市中水泥地面多,“储热”量高,水面积相对有限,随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少,再加上能量在城市建筑物间可多次反射,形成“捕获”效应,便“窝在里面”了。
二是人口密度高形成的“人群火炉子”效应。人需要新陈代谢,人口一密集,人体“热源”便汇集成“人群火炉子”。
三是以空调等为代表的“排放热”。按照能量平衡原理,开启空调,室内降温,必然相应引起室外增温。城市本来就披着外衣透不过气,如果说原本还是纱衣,加上这些排放,纱衣的纱眼也给堵住了。
(《解放日报》 8.15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