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8月24日 星期六

    谁设计了“最美的校园”

    《 文摘报 》( 2013年08月24日   07 版)

      到过北京大学的人,对于校园的美丽一定存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以前的主人就是燕京大学。

      1988年翻译出版的《中国教会大学史》曾这样评价燕京大学:“1926年,燕大迁到北京城外新校址,并结合西方的建筑技术与中国的建筑装饰,建造了中国最漂亮的大学校园。”

      燕园的首席设计师是司徒雷登。在设计之初,司徒雷登就提出按中国的建筑形式来建造校舍,室外设计优美的飞檐和彩色图案,而主体结构则用钢筋混凝土,并配以现代化的照明、取暖和管道设施。这样,校舍本身就象征着燕大办学的目的:保存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

      把司徒雷登的意图变为现实的,是教会大学建筑史上的代表人物亨利·墨菲。墨菲18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清华第一个校园的总体规划就是由他制订的。当时中国的教会大学设计多数出自墨菲之手。

      墨菲深知,中国古典建筑总体布局的关键在于中轴线,“即使在具有园林景致的基地,建筑楼宇也不能东一座西一座,仍需要有一条轴心线”。墨菲第一次到燕京大学基地考察时,站在一座小山上寻找地形和中轴线之间的联系,他突然看到玉泉山塔,很高兴地说:“那边就是我想找的端点,我们的轴心线应指向玉泉山上的那座塔。”

      以此为依据,墨菲确定了两条轴线的具体方位。东西轴线从西门起始,依次穿过石桥、两华表、方院和贝公楼(行政主楼),终止于未名湖思义岛的思义亭(又名钟亭)。南北轴线从第二体育馆起始,轴线两侧匀称安排女生宿舍区,自南北阁、适楼,横越过未名湖,结束于对岸的男生宿舍区。

      尽管燕京大学建筑在外部造型方面可以追求中国式环境,但在内部则尽量采取当时最现代的设备技术,冷热自来水、能排水的洗脸盆、水厕、浴缸、淋浴的花洒、电灯、电扇、暖气系统等,一应俱全。这也是大多数西方人所理解的另一种中西结合的方式。

      1990年,燕京大学旧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理由为:“整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结合原有山形水系,注重空间围合及轴线对应关系,格局完整,区划分明,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工艺精致,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传统形式和现代功能相结合的一项重要创作,具有很高的环境艺术价值。”

      (《燕京大学:1919-1952》浙江人民出版社 陈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