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积淀论强调并尊重时间之于文化的重要意义。它认为,文化的进步是逐渐积累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类创造的文化由薄到厚、由单一性演变为多样性、由粗糙升华为精细。文化通过缓慢的积淀又反过来影响人类,使人类在文化的积淀中变得更加“有文化”。文化积淀论者极为重视时间刻度和文化的地域性。
对于文化积淀少或长期远离历史上文化中心区域的边缘地带,积淀论者则充满着惋惜、遗憾甚或轻视。
文化积淀论的第一个缺陷在于,它没有认识到文化积淀也可能压制一些生动、活泼的文化行为和经济行为,变成沉重的历史负担。历史上,中国社会迟缓发展的时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深厚的文化积淀导致的是:当历史需要变革时,变革很难到来,即使有变革,也往往会夭折。
第二个缺陷在于,它不懂得文化是活的,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就是要不断挑战传统界限,而不是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积淀的膜拜。一味强调文化积淀,会形成对传统的过度依赖,从而忽略文化的未来向度和创造力。
第三个缺陷在于,它过分倚重文化存量,忽略文化流动带来的增量。
第四个缺陷在于,看不到文化的发生和进步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可能性的。
第五个缺陷在于,文化积淀论建构的文化积淀与文化成就,并非像树木那样,扎根后就繁茂地生长。文化积淀可能成为自身发展的障碍。这并不是说文化本身被人类遗弃,而是时移世易,它转移或者变异而去。
第六个缺陷在于,它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文化积淀相对落后的城市或地区能够后来居上。
(《人民日报·海外版》8.14 王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