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

    每年新增土地有多少用在住宅上

    《 文摘报 》( 2013年08月13日   01 版)

        百城房价连续涨了14个月,而在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中,地价的上涨首当其冲。一线城市房屋似乎总是供不应求,但土地供应量却年年递增,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每年新增土地有多少用在住宅上?

        “这是一个被忽视了多年的大问题。”据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的统计,这个比例仅为20%~30%。也就是说,每年新增的土地中,工业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等非住宅用地占据了大头。而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住宅用地在新增用地中的比例约为50%~70%。

        北京今年的国有建设用地规划共有565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650公顷,仅占总供地规模的29%;在广州,这个比例是29%;而深圳的数字更惨,仅为9.6%。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表示,人人都说北京住宅供不应求,北京土地稀缺。但实际上,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在于,在北京,住宅的分配出现了严重的错位。“北京每年拿出的土地供应计划中,到底有多少是用来满足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的?那么多的土地都用到了什么地方?”

        实际上,市场已经有了变通。在北京,已经有规模不小的商业用地建成了住宅,与普通住宅的区别仅在于,这种住宅的产权只有50年。

        在陈国强看来,有很多方法都能使住宅的供应量增长数倍。“比如将住宅的容积率调高一倍,至少就能增加一倍的供应量。北京住宅用地容积率限制在2.8以下,而在香港,这个指标可以达到10,纽约甚至可以达到12。”陈国强说,政府部门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市场一种错误的观念,让大家认为,一个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上涨的预期总是无法改变,而预期恰恰又让更多的人冲进市场,房价的连续上涨不可避免地成为无奈的现实。

        (《中国青年报》8.6 李松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