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应在城镇化发展中发挥“输血”和“造血”的重要功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金融困境,使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力度远未达到应有水平。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呈现局限性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金融生态环境亚健康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健康的城镇化建设金融生态环境。
其次,资源配置失衡削弱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效率。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更加倾向将金融资源投入到回报较高的城市信贷领域,而对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信贷支持严重不足。
最后,农村居民自我排斥倾向进一步削弱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在主观上均存在金融的自我排斥倾向。农村居民由于长期被主流金融边缘化,造成其金融知识匿乏,金融习惯的缺失,甚至对金融机构存在怀疑和敌视心理。因此,主动将自己排除在正轨金融服务客体之外,最终导致有些农村地区金融荒漠化。
(《理论探索》2013年第4期 邱俊杰 邱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