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四名地球人将飞向火星,成为火星首批人类居民——这个由荷兰一家私人机构发起的“火星移民”计划,自今年4月海选志愿者启动以来,在全球引发了报名热潮。但在中国媒体质疑项目“不靠谱”之后,这场“火星热”在国内逐渐降温。
按照计划表,志愿者申请即将于今年8月31日截止。为此记者走访了火星一号的办公地。
火星一号办公室“委身”于荷兰阿默斯福特火车站边的一幢楼里,跟好几个公司合用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室,门前没有张贴公司标识。机构的联合发起人、首席执行官巴斯·兰斯多普解释:“我们目前只有7个成员,大家不需要常来这儿办公,所以暂时不需要固定的办公楼,等到发射时团队至少需要250到300人。”
目前的火星一号亟需投资。据公司估算,2023年运送4人前往火星要花60亿美元。截至6月底,共收到捐款和周边产品销售仅收入11.59万美元。据火星一号公布,项目启动两周后就有超过7.8万人报名,但之后3个月内却再也没有数据更新。巴斯说,目前报名者还在稳步增长,但暂时没打算公布最新人数。
阿诺·韦尔德斯也是联合发起人之一,他坚信其公司能够容易、高效地完成火星之旅。“我们的计划是单程的,把精力集中在移民上,只需攻克在火星着陆、生存等问题。”
欧洲航天中心的专家约瑟夫·沙夫廷根并不赞同这番观点,他认为技术挑战仍然存在。火星上的重力与地球不同,人体可能损失一定的肌力和骨质,所以必须找到适当的方式让身体机能正常运转。食物、水和氧气的问题不大,欧洲航天局的梅丽莎计划通过“封闭”的生态系统,可以每天将废物回收并为人类提供食物、水和氧气。他最担心的是宇宙辐射将给宇航员带来致命的伤害。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10年太短,15到20年是比较合理的。”
(《解放日报》8.6 王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