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150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开采出一块质地精美的大型大理石,它的自然外观很适于雕刻一尊人像。石料在那里放了很久,没有人敢尝试。后来,一位雕刻家试着动手,但他只在石材背面打了一凿,就因信心不足而停手了。再后来,大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用这块大理石雕出了旷古无双的杰作——大卫像。但是,由于先前那位雕刻家的一凿打得较重,竟在大卫的背上留下了一点伤痕。有人问米开朗基罗:“那位雕刻家是否太冒失?”“不,”米开朗基罗说,“那位先生相当慎重。如果他冒失轻率的话,这块材料早已不存在了,我的大卫像也就无从产生。这点伤痕对我未尝没有好处,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每下一刀一凿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这个故事中的两位雕刻家,都拥有十分可贵的品质——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一位有自知之明,没有勉强雕刻下去,扩大不必要的损失;一位则虚心吸取前人教训,时刻提醒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认识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己的情感、气质、能力、水平、优缺点、品德修养和处世方式等,对自己做出较为准确的估量和评价,不掩饰,不溢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首先要跳出自己这座“庐山”,以旁观者的眼光分析和审视自己。其次,应在与别人的客观比较中认识自己,找到差距和努力方向。最后,需在交往中征求别人意见,借鉴良言,不断完善自身。
(《光明日报》7.31 胡桂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