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著作都有类似的表述:魏源最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看魏源本人如何说。他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写道:“先是,林则徐奏言:‘中国造船制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长之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薄篱,即足使之自困。若许臣戴罪赴浙,又能殚竭血诚,克复定海,以尉圣廑。’不报。”但翻检《林则徐全集》,林则徐这份写于道光二十年(1841)8月29日的奏折中,并无“师夷长技”的话。
为什么林、魏二人的表述文字不同呢?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魏把林的言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了出来。一种是林把“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明显地带有教训性质的话删掉了。而魏看到的是奏折原稿。
两种揣测,均无铁证可以坐实。但有几点可以说明问题。
一、林则徐是公开承认夷有长技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奏折中明确地报告道光帝:英夷“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兵船是其长技。”当时,在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中,“有用夏变夷者,未用变于夷者也”的传统观念仍相当浓烈。林则徐冲破这种思想樊篱,足见他政治的、时代的眼光非常敏锐。
二、林则徐是提出师夷三项基本长技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是林则徐《四洲志》早就说过了的。
三、更重要的是,林则徐的上述师夷长技的言论,都发表在道光二十年八月被革职之前,而魏源的师夷言论,都在道光二十二年他撰写《圣武记》及《海国图志》之时。
历史事实似应是:林则徐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首倡者,而魏源在林则徐充军塞外,一时没有“发言权”的情况下勇敢地充当代言人,成为这一思想的积极传播者。
(《书屋》2013年第7期 易孟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