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7月23日 星期二

    歌德思想的前瞻性和世界性

    《 文摘报 》( 2013年07月23日   06 版)

        演 讲 人:叶廷芳(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所研究员)

        演讲题目:歌德的世界眼光

        演讲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

        作为一个伟大诗人和智者,歌德是人类良知的代表,他是属于全人类的。

        歌德倾毕生之力创作的两部鸿篇巨著,即历60年创作的《浮士德》和历33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可以充分说明他的远见卓识和文明高度。关于浮士德这个形象,纵向上他不是根据历史上有过的人物原型写的;横向上他自己说过,他写的不是哪个民族或国家的人,他写的是总体的人,是“全人”,是人类的化身。这样的人显然如浮士德,没有民族和国别的身份,只知一心进取,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歌德所塑造的“全人”是指人的精神人格的全面性与丰富性,而不是指道德上高大全的“完人”。相反,这种“全人”是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精神导向即积极的与消极的、向上的与堕落的、善良的与罪恶的等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歌德的浮士德这一形象既揭示了人作为个体的人性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本质,又揭示了人类在历史运动中精神发展的辩证逻辑。这标志着人类在自我认识道路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是对创作美学的重要贡献;既有当代价值,又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歌德的另一力作《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堪称《浮士德》的姐妹篇,尤其是第二部《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与“全人”的形象相映照,作者在这部书里塑造的是一批“世界公民”的形象。他们在异国他乡,并没有变成一盘散沙,相反,他们很强调团体的重要性,要求互相支持与关心,遵守团体的纪律。歌德所强调的思与行的辩证关系,又使我们立即想起20世纪许多社会主义者教导我们的理论必须联系实践的那番道理。

        (《文汇报》7.15)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