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质量的教育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硬件或堆满参考书的教室,各地丰富的“校外课堂”也功不可没,深受欢迎。
英国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总是极力为学生安排充裕的时间投入到校外课堂。这些校外课堂的内容与领域并不是一般的社团或春游、秋游,而是在正常工作日频繁走出校园去参观或实践的体验式学习,内容异常丰富。
在英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深受学校及学生们的青睐,更受欢迎的是博物馆和画廊。每逢工作日,除了在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泰特、V&A、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大型展馆,在一些中小型或私人博物馆也能看到一群群学生围着展品趴了一地学习。馆里的其他参观者会善意地为孩子们空出位置,对“校外教学”予以支持。
在英国的大学,学生们可以利用不见导师的时间为自己安排“校外教室”。我的西班牙室友为自己安排了“幼儿园义工课”,这不是单纯的社会实践和打工,而是为了她的“儿童心理学”项目提供一手资料。主攻教会学专业的韩国室友将“校外教室”定在了教堂,不为祷告,而是通过对教堂模特队演出的跟踪记录来完善自己的学期项目。我的校外学习以“攻占博物馆、画廊”为主,每周七天,伦敦各大展馆、图书馆天天都有名师讲座及互动,99%免费。这种和知名艺术家、作家、评论家、科学家、演员、社会学家等直接交流的机会,对我的创作和理念有极大帮助。
如果赶上周末,大学生们还会买火车票出城,去走访与自己学习相关的博物馆,甚至可能跑到英国各城市的植物园、景观园、皇家庄园或花园考察。
“校外课堂”培养了大家的自主又兼具团队合作的学习意识,从学习内容、地点到方式、目标都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因此才能打造出英国经久不衰的教育品牌。
(《北京青年报》7.11 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