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章的要旨,在于“德”与“学”的统一,即如《中庸》所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文以载道,道因文传。儒家人生建设有着建设“道德的文章”和实践“文章的道德”两方面的内涵,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第一,文章出于道德,文章传承道德。历史上,对儒家五经或六经等经典的注疏诠释,发掘其中的微言大义一直被作为一切文章的源头,这也是“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精神的具体展开。王充《论衡》强调:“文人宜遵《五经》六艺为文,诸子传书为文”,要“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非徒讽古经、续故文也。”如此则能“论发胸意,文成手中。”
第二,道德为文章之骨,文章凭道德而立。言为心声,文以言志。欧阳修在《答祖择之书》中说:“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一个邪恶奸佞之徒,心中没有远大人生理想,怎能发自内心地写出道德高洁、切中时弊、高屋建瓴的文章呢?
第三,道德文章内在统一于君子的精神世界。有道德即有文章,但狭义的文章不一定即是道德,大块文章只能是美好道德和修齐治平的外化。孔子说的“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即是此意。
第四,“道德文章”与历史评价。道德与文章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虽然不能说道德好即代表着文章好,但是若道德顽劣,那么其为文也往往被视于毫无意义。
在当代,坚持“道德文章”的精神,有助于更好地在多元化社会中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弘扬道德文章精神,有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光明日报》7.8 王建光)